林作新:意大利的家具设计

   日期:2012-05-15     来源:深圳家具    作者:林作新    
核心提示:国内一大批设计师甚至学者,对意大利的家具设计极尽推崇。我认为他们是陷入一个误区。我始终认为,意大利仅仅是在二战后到七十年代这三十年之中独领风骚,而不是现在。先看看他们成功的三十年。

亚洲家具联合会会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国内一大批设计师甚至学者,对意大利的家具设计极尽推崇。我认为他们是陷入一个误区。我始终认为,意大利仅仅是在二战后到七十年代这三十年之中独领风骚,而不是现在。先看看他们成功的三十年。

二战后,欧美的物资匮乏(亚洲在二战前老早就匮乏了),因此对家具的需求是有的用就好。设计师顺应这种物质条件,提出了少就是多(Less is more)的简约主义。这也就是如今我们的所谓国际式风格。

设计风格定调了(这或许就是所谓的设计思潮,物质决定意识形态),到哪里去生产呢?

二战后的亚洲还没有多少工业,虽然工资、经营成本很低。那时的南欧,比如意大利的生活水平是欧洲国家中最低、工资最便宜的。因此自然而然地家具业在意大利就发展了起来,保持了许多年的世界第一的地位。

由于家具业发展起来了,家具设计专业也就随之而兴盛。因此在七十年代之前,意大利的家具业盛极一时。

但随着亚洲工业的兴起,先是日本,下来是南韩、台湾,最后到中国大陆。在家具生产方面,意大利已远远地被抛到了后头。去年的出口只相当于中国的五分之一,而且还在年年退却。

设计方面呢?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到七十年代,物资已十分丰富了。因此人们已不满足于:“有的用就好”的状况了。简约主义面临挑战,人们开始认为“少就是单调” (Less is bore)。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在设计方面都要求个性化,都要求回归本民族的传统。

设计思潮转向了,开始了所谓的后现代主义。因此,国际式风格的市场缩小了,缩小到但求“有的用就好”的那批人的市场,比如年轻人、低收入阶层。就因为这样,中国等亚洲国家的生产者有了进入市场的机会,从低要求开始,进入容易,终于铺天盖地涌向全球,把意大利等老供应商给挤了,因为在同一市场中他们太贵了。而这种设计谁都能做,注重功能而设计要素少。

这种趋势意大利人是清楚的,因此他们不敢让中国人参加米兰展。中国人去了,他们准被挤掉。然而许多中国人对这种趋势却不清楚,还在膜拜。

注:本文由《深圳家具》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违者必究,谢谢合作!

 
 
更多>同类访谈

推荐图文
推荐访谈
点击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