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开放社区无疑是引人关注的话题,因为牵涉到大多数人的利益,开放与否,如何开放都成为热议的焦点。人们关心的首要问题是为什么要开放?中国近三十年的房地产开发模式使得大家已经默认封闭社区是必然选择,一方面是习惯,一方面是既得利益。
其实,从历史的维度看,城市社区的天然模式就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开放意味着共享,这是城市的一个基本属性。
封闭社区为什么会出现呢?源于不同居住组团之间的落差,房地产初兴之时,不仅建筑格局、质量有差异,包括物业管理的制度都截然不同,封闭社区对于管理无疑是大大有利,同时,也造成了城市资源使用上的门槛,既得利益就此形成。至于封闭社区与治安、安全之间的关联,心理层面的因素更为重要,门禁设在小区的边界并不能降低犯罪率,反而容易形成小区内的死角。
城市作为一个密集聚居的场所,共享和效率是首要的品质,共享才有便利,共享才能达成高效,难以想象到处都是封闭的围墙所造就的城市场景。自给自足是乡村的特点和长处,以乡村思维进行城市建设,满拧。可悲的是我国的地产开发是以标榜人际差异为卖点的,封闭、专属、独享、尊崇这样的广告词把大众洗脑了,不去深究这些词汇究竟是否真实,而满足于这些词汇塑造的“成就感”,甚至视开放为猛虎。
俗话说,予人方便,自己方便,城市就是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空间系统。更为可悲的是,我们的封闭小区越建越大,上百万平米的小区屡见不鲜,几百万平米的楼盘也见多不怪,几万人在围墙内圈着,几个出入口,能说方便吗?不仅自己不便,对于城市交通而言,这些大院也是阻塞畅通的毒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