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发展,近些年,我国住房、高铁、各级道路等基础建设突飞猛进,按照传统方法从河道中直接获取的砂石的数量已经供不应求,并且考虑到建筑物本身坚固程度的需要,必须使用更为优质的砂石,于是,制砂生产线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君不见许多城市的开发区总有许多的砂石车来回穿梭的身影?那么制砂生产线工艺是如何发展的呢?红星机器下面为您讲解。
回顾我国人工制砂工艺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探索、完善和不断创新发展的阶段。
资料显示,20世纪60年代初,贵州猫跳河水电站的建立过程中最早应用了人工制砂工艺,但当时主要还是纯人工制砂,生产也不具规模。到了1965年,生产能力为160t/h的人工砂石生产线在映秀湾工程得以应用,拉开了规模化砂石生产线时代到来的序幕。
历史步入90年代,水利开发飞速发展,大朝山、万家寨、二滩、小浪底、三峡等一批特大型水利建设,为人工制砂工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小浪底的工程砂石生产线,经扩容从最初的设计处理700t/h达到1000t/h,原石为石英石岩河卵石,最高抗压强度达到350Mpa,坚硬程度为现在国内已建工程砂石原料生产线之最,因此设备磨损就非常严重。这一课题经过历代破碎机械设备商改进,最后采用冲击式破碎制砂原理,极大地减轻了破碎硬质物料对设备材质的高强度要求。这就是制砂工艺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
经过几十年的市场磨合,我国制砂生产线工艺取得了质的进步,人们更加清楚什么的情况下该用什么样的设备从而获得最小的投入产出比。河南红星机器生产的PE系列颚式破碎机、PYD系列圆锥破碎机、PE系列反击式破碎机以及移动式破碎站等根据许许多多的工程案例的反馈情况反复改进,现在技术层面已经相当成熟,红星机器将在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