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京派、川派和江浙家具产业的蓬勃发展,粤派家具尚显乏力,市场占有率连年下滑。联邦家私集团渠道总监郭伟坦言,“川派家具随着自身的强大,产品定位逐渐高端化,市场阵地已从二三线转移至一线城市,对粤派家具造成压力。另外,京派、川派在板式、软式、欧美式家具领域都有较强竞争力,善于吸取各种先进理念进行产品研发,而粤派家具市场适应性缓慢,影响到自身竞争力的提升,从9月广东举办的2个家具展会人气下滑也能看到粤派家具的力不从心。”
业内人士称,广东家具独家称霸的时代已过去,家具业已形成多足鼎立的竞争格局。广东家具由过去的一马领先到如今面临四面夹击,这是广东家具值得思考的课题。
设计同质化制约产品创新
广东市场充斥着各种大大小小的家具工厂,据了解,多数中小型工厂并没有自己的设计研发团队,产品设计更多地依赖于外包设计公司。设计公司长期盛行“抄袭风”,为了节省成本,为工厂批量提供同质的设计方案,致使家具厂商的产品设计同质化严重,整体家具产品创新力不足。
不仅是中小家具厂商设计乏力,广东高端家具市场也凸显同样的问题。诚光集团执行董事陈麒帆表示,真正的高端家具及其注重原创设计,产品能以鲜活创意的设计打动人的内心,给人最精致的感受。而今广东的设计师在创意方面与顶级设计师有较大差距,目前大多省内高端家具以模仿或抄袭国外高端家具设计为主,除了材质、工艺难以抄袭外,从设计、风格、造型上几乎完全照搬照抄,没有创意可言。
陈麒帆说,家具最为核心的是把握好设计的原创性,产品一定程度上模仿优秀品牌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有自己的创意所在,而不是完全地抄袭。广东家具企业更应该好好培养自己的设计人才,从设计的源头抓起,做出产品的特色,只有这样广东家具才有长足的竞争力。
“产品同质化严重是广东家具面临的突出问题”,联邦家私集团渠道总监郭伟说,“设计人才缺失是其重要原因,这有赖于行业协会加大对设计人才的培养和扶持,推动行业设计力量的强大。”
人才市场遭遇瓶颈
据了解,广东家具市场不仅是设计人才紧缺,普通工人和高级人才也相对紧缺,业内人士指出人才市场已遭遇瓶颈。
受国家政策扶持,内地家具产业日益崛起,吸引众多人才留守内地,也促使了广东家具业大量的人才流失。另外,家具业门槛低,遍布广东东莞、佛山的家具工厂硬件设施不规范,福利不完善,导致人才流动性过大,佛山乐从镇多年来还流传“总监不过年”的说法。郭伟认为一位职业经理人至少在一家企业干3年才能深入企业的管理,人才频繁的跳槽不利于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不过从源头上把关人才着实让行业头疼,可尝试从打造行业资格认证方面多加努力。
企业管理文化是否“以人为本”也直接关系到人才的稳定性,大品牌相对而言在福利和制度上更加完善,能够为人才提供可靠的保障,对老员工也有一定力度的扶持,人才流失率较小。人才管理一直是广东家具企业的弱项,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广东家具企业能够加强人才的管理,建立合理的人事体系和提高薪酬福利,或能填补企业吸纳人才的底气。
粤派家具亟待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如今是个热门的词儿,在业内看来也适用于现在的广东家具产业。当前家具业群雄逐鹿的竞争态势下,粤派家具疲软亟需转型升级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斯帝罗兰副总裁胡忆湘说,广东家具产业在国内的起步早、发展快,一直引领着国内家具业的潮流,随着这些年,川派、江浙家具企业实现了系统化、规范化的运营管理,品牌价值感和知名度的显著提升。而广东家具管理、产业链混乱,缺乏规范,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弱等缺陷制约着自身的良性发展,使本区域家具业的风光不低当年,甚至陷入价格战、抄袭等恶性竞争中。广东家具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下,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首先,必须重新对家具产业链进行全面的整合,优化产业结构,使产品创新升级;其次,必须树立强烈的品牌竞争意识,加大品牌推广力度,提升品牌的内在价值和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誉度。
联邦家私集团渠道总监郭伟则认为,创新不仅体现在产品上,还应体现在渠道上。目前个性化定制家具市场需求日益旺盛,比如曲美、尚品宅配等行业领头羊的电商等数字化渠道的革新取得了突破性成效,值得行业效仿。传统家具品牌过于依赖于连锁卖场,而连锁卖场门槛高、盛行潜规则,阻碍了大批家具品牌入驻,所以广东家具企业深化渠道,建立独有的渠道模式迫在眉睫。比如,东莞有很多只做单一品类的工厂,产品系列少,考虑店面利润和成本等方面无法开设独立直营店,那么可以多向江浙企业学习,将不同品牌、不同品类组合起来营销,或者如顺德家居馆等区域性渠道模式也可以多加尝试。
郭伟说,粤派家具的转型升级更为关键的在于政府和协会给予对行业的高度介入,进而对行业进行重新整合,引导行业从无序化的竞争转变为规范化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