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江门市江海区楚圆茶具工艺厂

[农业产品][工艺品][建筑和装饰材料][家具摆设][办公文教][服务]

产品分类
  • 暂无分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肖先生
  • 电话:0750-0000001
  • 邮件:mifqmibwg@163.com
  • 手机:13922781930
  • 传真:0750-0000001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供应产品 > 教你茶具的选配
教你茶具的选配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产品: 浏览次数:101教你茶具的选配 
品牌: 胶木电木茶盘
单价: 1698.00元/件
最小起订量: 1 件
供货总量: 159200 件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内发货
有效期至: 2015-08-02 [已过期]
最后更新: 2015-07-31 16:52
详细信息

教你茶具的选配
选配茶具,除了看它的运用功能外,茶具的艺术性、制造的精密与否,又是大家挑选的另一个首要规范。假如是一位保藏家,那么,他对茶具艺术的寻求,更胜过对茶具实用性的请求。
      1、因茶制宜
      古往今来,大凡考究品茗情味的人,都重视品茶神韵,崇尚意境典雅,着重“壶添品茗情味,茶增壶艺价值”。以为好茶好壶,犹似红花绿叶,相映生辉。对一个爱茶人来说,不只要会挑选好茶,还要会选配好茶具。因而,在历史上,有关因茶制宜选配茶具的记叙是很多的。唐代陆羽通过对各地所产瓷器茶具的比较后以为:“邢(今河北巨鹿、广宗以西,河以南沙河以北当地)不如越(今浙江绍兴、萧山、浦江、上虞、余姚等地)。“这是由于唐代大家喝的是饼茶,茶须烤炙研碎后,再经煎煮而成,这种茶的茶汤呈“白红”色,即“淡红”色。一旦茶汤倾入瓷茶具后,汤色就会因瓷色的纷歧样而起改变。”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今安徽寿县、六安、霍山、霍丘等地)瓷黄,茶色紫;洪州(今江西修水、锦江流域和南昌、丰城、进贤等地)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而越瓷为青色,倾入“淡红”色的茶汤,呈绿色。陆氏从茶叶赏识的视点,提出了“青则益茶”,以为以青色越瓷茶具为上品。而唐代的皮日休和陆龟蒙则从茶具赏识的视点提出了茶具以色泽如玉,又有画饰的为最佳。
      从宋代开端,喝茶习气逐步由煎煮改为“点注”,团茶研碎经“点注”后,茶汤色泽已近“白色”了。这么,唐时推重的青色茶碗也就无法烘托出“白”的色泽。而此刻作为喝茶的碗已改为盏,这么对盏色的请求也就起了改变:“盏色贵黑青”,以为黑釉茶盏才干反映出茶汤的色泽。宋代蔡襄在《茶录》中写道:“茶色白,宜黑盏。建安(今福建建瓯所造者绀黑,纹如免毫,其坯微厚,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蔡氏格外推重“绀黑”的建安兔毫盏。
      明代,大家已由宋时的团茶改饮散茶。明代前期,饮用的芽茶,茶汤已由宋代的“白色”变为“黄白色”,这么对茶盏的请求当然不再是黑色了,而是时髦“白色”。对此,明代的屠隆就以为茶盏“莹白如玉,可试茶色”。明代张源的《茶录》中也写道:“茶瓯以白磁为上,蓝者次之。”明代中期今后,瓷器茶壶和紫砂茶具鼓起,茶汤与茶具色泽不再有直接的比照与烘托联系。大家喝茶留意力转移到茶汤的神韵上来了,对茶叶色、香、味、形的请求,首要侧重在“香”和“味”。这么,大家对茶具格外是对壶的色泽,并不给予较多的留意,而是寻求壶的“雅趣”。明代冯可宾在《茶录》中写道“茶壶以小为贵,每客小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何也?壶小则香不松散,味不耽阁。”着重茶具选配得当,才干尝到真实的茶香味。
      清代今后,茶具品种增多,形状多变,色彩多样,再配以诗、书、画、雕等艺术,从而把茶具制造面向新的高度。而多茶类的呈现,又使大家对茶具的品种与色泽,质地与款式,以及茶具的轻重、厚薄、巨细等等,提出了新的请求。通常说,饮用花茶,为有利于香气的坚持,可用壶泡茶,然后斟入瓷杯饮用。饮用大宗红茶和绿茶,重视茶的神韵,可选用有盖的壶、杯或碗泡茶;饮用乌龙茶则重在“啜”,宜用紫砂茶具泡茶;饮用红碎茶与时间红茶,可用瓷壶或紫砂壶来泡茶,然后将茶汤倒入白瓷杯中饮用。假如是品饮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细嫩名茶,则用玻璃杯直接冲泡最为抱负。至于别的细嫩名优绿茶,除选用玻璃杯冲泡外,也可选用白色瓷杯冲泡饮用。但不管冲泡何种细嫩名优绿茶,茶杯均宜小不宜大大则水量多,热量大,会将茶叶泡熟,使茶叶色泽失却绿翠,其次会使芽叶软化,不能在汤中树立,失掉姿势;第三会使茶香削弱,乃至发生“熟汤味”。此外,冲泡红茶、绿茶、黄茶、白茶,运用盖碗,也是可取的。在我国民间,还有“老茶壶泡,嫩茶杯冲”之说。这是由于较粗老的老叶,用壶冲泡,一则可坚持热量,有利于茶叶中的水浸出物溶解于茶汤,进步茶汤中的可利用有些;二则较粗老茶叶缺少观赏价值,用来敬客,不大漂亮,这么,还可防止失礼之嫌。而细嫩的茶叶,用杯冲泡,一望而知,一起可收到物质享受和精力赏识之美。

本文章出自于:http://www.jmchuyuan.com

0条  相关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