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仿古藏式佛像工艺品定做及贴金彩绘加工业务,可出差劳务
仙游佛像贴金彩绘,承接仿古藏式佛像工艺品定做及贴金彩绘加工业务,可出差劳务
,可来样制作各类型的佛像或工艺品,有铜雕 树脂 木质 泥质,也可出差到各地承接加工业务,曾多次出差到新加坡寺庙彩绘。联系人:林先生 联系电话:15960522583 QQ: 113681407;82374494 佛陀像的特点一般为出家的比丘相,头顶有肉髻。髻,指的是佛陀头顶突出的部位,为佛所独有,象征着佛陀的大智慧。佛陀的发右旋成螺旋状,发尖朝上,而且毛发为青色。佛的脖子上有三道堆积的肉形成的痕迹,称为蚕肚。由于佛陀尊像的形象很接近,所以每尊佛都有其特定的手印。身后有头光、身光和大背光。身着通肩或袒右肩的袈裟,不作任何装饰,表面上看十分朴素,但在躯体的塑造上却有着十分严格和繁琐的规定。
首先,在身体上,佛像的全身必须具备“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
其次,为了充分表现佛的相好特征,在佛像的结构上又出现了“量度”。按规定,佛像的长宽各为120指。长度指从头顶至脚根,宽度是两手伸开的距离,坐像是站像长度的一半。同时佛像的每个细节的部位,如眼、鼻、额等也都有详细的量度。
佛像的姿态,有坐像:表示佛陀禅坐冥想或宣说佛法的跏趺坐像;有立像:表示佛陀四处游化,说法度众;有涅盘像:表示释尊将入涅盘时右胁而卧的姿态。
佛像 - 源流发展
原始佛教是没有偶像崇拜的,也就是说不建造佛像。释迦摩尼去世几百年后,佛教信仰的热点地区犍陀罗(现在的阿富汗境内),才开始塑造佛像。因为当时的犍陀罗,是希腊人统治的国家,他们接受佛教后,为了表示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敬,开始按照希腊人塑造“神像”的方式塑造佛像,以至于形成一场旷日持久的运动。这也就开了佛教偶像崇拜的先河。佛陀“形象”的出现,不仅标志着原始佛教传统的中断,更标志着一种新艺术的诞生。
释迦牟尼佛与两肋侍从,他的大弟子迦叶和二弟子阿难简称 :一佛二弟子 在佛门,迦叶有个值得夸赞成的大功劳,就是佛陀入灭后,他成为僧团的领导者,并组织了佛教经典的第一次结集。
佛陀以八十高龄、病弱之躯,做了最后教化,于拘尸那入灭。迦叶当时没在身边,他听到消息后率五百比丘急忙赶来。他以上座身份,主持了佛陀遗体的荼毗(火化)大典。事后他发起结集法藏的会议,决定在当年安居期间,在王舍城召开结集大会。迦叶的倡议得到了佛陀弟子们的一致赞成。
迦叶召集集经藏的共有五百处和尚。但随佛到拘尸那的有五百比丘,大迦叶率众赶来的也是五百比丘,共有一千比丘,看来参加结集的五百人是从一千人中挑选出来的。结集地点是在王舍城外的七叶窟,主要由阿难诵出经藏,优婆离诵出律藏,其他人协助忆诵确定佛教经典,这次重要活动,在佛教史上称作第一次结集。这次结集的佛经内容有几种说法,有说结集了经、律二藏的,有说结集了经、律、论三藏的,有说结集了经、律、论、杂集、禁咒五藏的。不管如何,迦叶罗汉在佛教史上是有大贡献的。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佛典的结集,没有佛典的流传,佛教会发展成为世界性的一大宗教。
佛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表现也不同。
关于佛陀画像之始,在《大唐内典录》卷一记载:中国东汉时代秦景奉敕回月支国途中,见优填王旃檀雕像,请画师依样画了一幅,带回洛阳。皇帝见后,敕旨在西阳城门和显节陵上供养,从此丹素流传,以至于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