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通货膨胀的“回归年”,从人们视野中已经消失多年的涨价以非常突兀的方式回来了。家具行业的上下游也不能免俗,人工、原料、租金、统统都在涨。面对产业上下游的集体涨价风,不少家具企业也按捺不住了,开始暗潮涌动,酝酿涨价。可是,一年过去了,似乎动静不大,除了少数几家高端品牌价格有些许上调,其他基本是按兵不动。同时卖场里的家具反而还在变着法子搞促销吸引人气。那么,家具为什么不涨价?它的涨价理由足够充分吗?
通胀当头,
家具你为什么不涨?
文/本报记者 刘薇 孟磊
谈到中国经济今年的运行状况,通货膨胀无疑是一个热门话题。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等一系列网络流行语反映了老百姓对于通胀的切身感受。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CPI同比上涨5.1%,升幅为2008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预计全年CPI突破3%的年度调控目标可能性较大。
在这通胀的年代,木材涨,厂房涨,工资涨,物流涨,租金涨,似乎接下来该顺理成章地轮到家具涨了,可事实情况呢,家具不涨反跌了。在房地产楼盘一经推出就售罄的大好形势下,家具作为其下游产业,应该直接受益,销量大增才是。但仔细分析后可以发现,在房产热销的背后,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楼盘空置率竟然高达60%以上,其中以游资炒作者居多,他们的热炒直接推高了房价的上涨,从而抑制了很大一部分刚性购房者的需求,家具的销售额自然就随着这部分购房者的下降而下降。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许多家居卖场都将总部设在深圳,他们的销售状况代表了大部分国内一级市场的消费状况。走进好百年、红星美凯龙、第三空间这些高端家居卖场,商场内店员比顾客还要多的情形并不鲜见,反而在香江、家之福这类以家居、家具、建材为一体的、平价化的大型家居卖场,倒是人气旺盛。
华莱仕家具国际集团的总经理何加正告诉记者,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讲究理性消费,他们在价格、质量、品牌、服务、设计等方面,都会综合衡量,以往那种靠着门面的富丽堂皇、装修的精致奢华来提高售价、吸引顾客的做法已经很难再打动消费者了。事实情况真是如此吗?记者就此采访了搜房网家居频道的编辑,他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大型家具卖场为了改变这种顾客稀少的现状,都在积极采取行动,例如联合网站实行线上线下联动,积极组织团购活动,通过这种互惠互利的形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从而拉升家具卖场的人气,提高销售业绩。现如今这种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而分析本质,促进这种“短暂旺销”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市场对于价格的敏感。关于这一点,大部分的家具厂和经销商心知肚明,因此酝酿已久的“家具涨价潮”是一推再推,即使想涨,也大都是通过降低折扣率、减少赠品的发放等“迂回”政策来实现,而不敢在标价上直接体现,否则,势必又会“吓跑”原本少之又少的顾客。
那么,为什么家具这么害怕涨价?究竟我们能不能涨,又凭什么来涨呢?如果说原材料、人工、租金、物流都在持续上涨,偏偏家具就是不涨反跌,在任何一国经济学家听来,似乎都是没有道理的,这中间到底是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家具的利润空间很大,不涨甚至是降价是为了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
且慢,经济学家在过去的数年里告诉我们——价格战,即行业的无序价格竞争,将会严重扰乱市场。很不幸的是,家具行业正是得了这个病。我们暂且不论有着数万家规模以上工厂之间的竞争是多么激烈,即使是在一直称雄称霸的屈指可数的几家终端物业之间也存在着价格竞争的情况,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红星美凯龙与居然之家之争就是最好的佐证。但打价格战,要么是具有雄厚的资本来抗衡竞争对手,要么是行业本身具有很大的利润空间。确实如此,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家具行业的门槛低,外销形势好,订单一单接着一单,扩大生产、增加设备、大量招工成为前些年不绝于耳的词,但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一张汇率牌就让不计其数的出口型企业应声倒下,剩下的家具企业里大致包含两种,一是那些具有雄厚资本的企业,二是早年转战国内市场或是一直从事国内销售的企业。
“只有在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家具外销的潮显然已经退去,但是内销这个潮正在开始上涨,因此,许多原本从事外销的企业也审时度势,开始转战国内市场,这样一来,国内的市场竞争相比之前,不仅没有退却,反而是越烧越旺了,而市场的蛋糕却没有改变,仍旧是那么大,那各大品牌之间的价格战也就在所难免了。
那么,家具行业的利润空间到底有多大,将价格链上的各个环节实行倒推,行业的价格底限究竟在哪?又有哪一个环节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利润率,提升终端零售价呢?下面我们就还原这几个环节,告诉你价格是怎么一步步传导,以及在哪里戛然中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