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
2010年10月24日 “中国板式家具产业基地”获授牌正式落户崇州
借智崇州(主)
——产业集群发展与区域品牌创制的三个观点
文/许柏鸣 编辑/本报记者 胡炼
观点一:
让渠道形态和产业形态相交融
放宽视野,则会发现中国经济发展30多年来形成的现状实际上可分几个重点来总结其规律。第一是区域态,即在商贸和产业上二者是有界限的,不过最近这种情况在变化,可以看到,最近五年来,四川崇州的家具直接进入了渠道,在三四级市场是介入性的。这就使得在市场上有足够的量来消耗产能,并进而又扩充市场。未来的模式可称为交互态:渠道形态和产业形态相交融。现在的重点在于,怎样兼顾整个渠道的建设以及如何融合,怎样把自身有限的精力和数量从融合方向来考虑投入。
观点二:
重点打造两端,建“微笑”产业
创新集群,建立在产品技术体系之上。一定要切换思维,即是颠覆从制造后推向市场的流程,而改为终端到市场,市场需要什么,企业就响应什么。事实上,终端的需要并不仅仅是对产品的需求,因此板式基地应当整合其它供应商来统一搭建并实现市场的动态调整,由此达到对产能的动态调整。第三个阶段强调“创新”,其实质则是对“价值链”的关注:通过不同阶段的生产,交付给最后的消费者使用。因此企业须对整个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的情况和需求都必须了解。此前生产研发就是生产和设计的独立存在,但由“价值链”视角来看,它必须同时设计生产,设计消费,设计市场。这也叫“微笑”产业,重点打造两端。
观点三:
区域品牌需学界、企业、政府齐创造
在此基础上,要对整个区域进行全面的整体规划和设计。针对此,有三大利益相关者,企业、集团、政府,所以在区域品牌发展中,政府要参与。而我们要做到是以学界的专业性供政府、企业参考。按照这一模式。有的区域品牌短短两三年就能建立起来,由此带来无限商机。第二是要以本地需求来提升品牌,第三是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关键决策:每一个关键决策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学者要把事情分析清楚,供企业、领导决策,政府要采取倾斜政策来为企业搭台,企业则要唱主角,为整个区域品牌的这一整体利益而奋斗。
(节选自《学界建言: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