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0年10月份以后,在北京做民用实木家具生意的张先生就变得忧心忡忡,年底期盼中的销售额复苏并没有如期到来。“限房令出台的时候销量就减少了很多,本以为年底了日子会好过一些,但是没有想到家具的销量一点儿都没有增加,日子过得更加艰难了。”企业不能被动“过冬”,而是要凭借自己的实力和胆识去进行“冬泳”运动,要善于在大冬天里找到大商机,形成大优势。
裁员、紧缩战危机
张先生的公司在北京市的家具企业中处于中等规模,集美和城外诚两个卖场都有店铺。由于制作家具需要的原材料多从俄罗斯进口,虽然销售额下降明显,但是木材的进口成本却并没有降低,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而从事办公家具销售的贾先生的情况要比张先生好一些,但他同样发现写字楼里的租户对家具的需求已经明显减少。当记者询问他金融危机与限房令对家具行业的影响时,他说危机已经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与2010年年初相比,企业的销售额在年末的几个月至少减少了1/3。
为了应对2011年的市场“寒流”,张先生和他同行业的朋友们都已经决定裁员,而裁员的规模将与销售额的减少量成正比,“如果2011年企业的销售额减少了50%,我肯定会减少50%的员工。”接受记者采访的其他家具企业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通过裁员缩减成本正成为家具企业应对危机的共同选择。“2011年企业的集中程度可能会比之前增强,大企业经营情况不错,小企业面临停产的压力,行业品牌集中度将明显增强。”中国家具行业协会一位副理事长在接受国内另外一家媒体记者采访时曾表示。
创新、品牌战危机
在北京市家具行业协会举办的年会上,一位专家称,2010年10月份后行业销售额缩水。张先生判断和他们企业一样受到巨大冲击的是行业中的大多数,现在日子比较好过的只有规模较大、有品牌的家具企业,“这些企业的产品附加值高”。北京家具行业协会的一位负责人同样认为,有品牌的、规模大的企业的企业管理、产品创新都优于小企业,危机到来时,大企业优势更加明显。
而即便是一些大的品牌企业,虽然销售量下滑幅度没有小企业大,也同样感觉到寒流到来的气息。某家具董事长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企业2010年的利润增长速度依然超过30%,但是与往年高达40%的增长率相比,已经明显减少。“考虑到2011年家具行业不容乐观的形势,在创新上多做一些工作,比如营销创新、产品创新,通过综合型创新来寻找企业效益的新增长点。”这位董事长说。
智能、环保战危机
同比往年,今年的橱柜行业呈现了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智能科技含量更高。一线品牌橱柜比如科宝·博洛尼、志邦、豪森、金牌、欧派等都加入了“智能化橱柜”的行列。LED液晶显示屏、触摸抽屉、升降式吊柜……一系列尖端科技已经走入了高端消费群的家中。豪森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鑫强表示,智能化橱柜极大地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这也是整体厨房未来的竞争焦点。
在科技含量更高之外,环保仍然是消费者追逐的热点。记者采访不少消费者后得知,目前他们选购橱柜时,仍将环保放在第一位。“厨房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消费者在购买橱柜的时候更希望买到绿色环保橱柜。导致行业竞争激烈,大大小小的橱柜都争打‘环保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