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基础坚实 物价上升压力偏大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政策动向课题组
展望2011年一季度,正值“十二五”规划开局之际,在“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将更加坚实,GDP增速有望保持在9%左右,但物价上升压力仍然偏大,预计CPI将上涨5%左右,必须将控制价格上涨放在经济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应当运用短期需求管理政策和结构优化政策化解当前结构性价格上涨压力。
2010年宏观经济运行四大特征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国经济发展仍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一)宏观经济由“回升向好”转变为“稳定增长”
刚过去的一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实现了从金融危机之后“回升向好”向正常状态 “稳定增长”的转变。一是分季度看,GDP同比增速分别为11.9%、10.3%、9.6%和9.8%,经济增速回归潜在增长区间。在上年基数前高后低的情况下,下半年经济增速基本保持稳定。二是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7%,增速加快4.7个百分点。其中,6-12月份连续七个月增速一直稳定在13%-14%之间,工业增速稳定在近十年的工业平均增长速度水平上,为国民经济进入稳定增长态势奠定了基础。三是从投资、消费数据来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23.8%,消费全年增长18.4%,月度增速波动幅度较小。(图1)
(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0年,我国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表现为:一是需求结构方面。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趋协调,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下降到54.8%,消费的贡献为37.3%,净出口由2009年大幅负贡献转为正贡献7.9%。二是产业结构方面,在国家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支持下,2010年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增长16.6%,增速比2009年加快了8.9个百分点。三是要素投入结构方面,在有关政策的推动下,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由上年1.62%提高到1.8%,是近年来提高最快的一年。劳动力、资本等要素逐步流出“两高一资”产业,工业生产单位能耗下降,2010年末基本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四是区域结构方面,沿海城市带产业升级逐步形成新的增长优势,高新技术与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落后产能淘汰加快;内地城市群逐步形成新的增长极,产业向内地转移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图2)
(三)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3%,略微超过3%的调控目标。9月之后物价涨幅并未出现预期中的回调,反而不断上升,11月达到5.1%。12月稍有回落,仍保持在4.6%的高位。物价涨幅季度数分别为2.2%、2.9%、3.5%和4.7%。考察物价全年运行表现,可以得出三点判断,一是虽然全年物价涨幅略微超过了国家调控目标,但从经济增速高达两位数的情况来看,这一物价仍然是比较温和的。二是我国物价涨幅远低于发展情况相近的其他新兴经济体,1-11月,印度物价上涨12.4%,巴西上涨5%,俄罗斯上涨6.7%,而这些国家同期的经济增速却低于我国。三是物价主要是食品价格上涨带动的结构性上涨。(图3)
(四)民生得到较大改善
2010年,在收入、就业、社保等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方面,“惠民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一是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增长10.7%,比上年增加766元,实际增幅高于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增幅,也高于GDP实际增幅。二是就业方面,2010年,我国新增就业人数1168万人,大大超过900万人的调控目标,也高于上年1102万人的水平;三是社保方面,2010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23%的县,情况好于上年;2010年国家保障性住房开工数量已达到590万套,规模超过此前计划的580万套。
警惕通胀预期影响经济运行
当前,经济运行的整体形势良好,但是在某些关键领域也存在一定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将影响经济正常运行。
(一)通胀预期明显增强
对物价上涨速度的计算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翘尾因素,二是新涨价因素。从翘尾因素来看,2011年CPI季度值分别为3.4%、3.5%、2.9%和0.7%,一季度翘尾因素偏高。从新涨价因素来看,要素成本上涨、输入型通胀压力、国际热钱流入、农产品供求趋紧等推动新涨价因素继续上行的条件均较2010年有所强化,也就是说一季度新涨价因素有可能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在这种情况下,目前社会通胀预期较为强烈,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预期将转化为真正的通胀压力,将会影响经济正常运行。
(二)房地产调控难度加大
2010年国务院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措施,并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调控措施出台后,尽管房价没有出现明显下降,但快速上涨的势头得到遏制。然而近期,在热钱流入、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下,房价再度上升,房价与居民收入之间矛盾继续扩大。房地产市场既有资本市场的属性,又与实体经济密切相连,房价继续上涨将使调控不得不面对“如何平衡资产价格回调与经济增速回落的冲突”的问题,从而使得房地产调控陷入两难境地。
(三)各地方存在投资高增长冲动
中央发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经济增长速度指标被淡化。但是从各地方规划目标来看,在确定经济增长目标时,并没有与中央政府保持一致,对能源、资源的承载能力考虑不足。全国只有不到十个省份将2011年经济增速目标定为8%-9%,其余大部分省份超过10%,有些省份提出未来五年实现GDP翻番。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仍然难以控制。在货币政策连续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释放出紧缩信号的情况下,2011年上半年可能出现地方政府投资开工与中央政策“赛跑”的博弈,为了争取得到更多信贷支持,地方政府存在集中上项目、铺摊子的倾向,这将可能导致政府投资再度膨胀,挤压民间投资规模,不利于激发投资内生增长动力。另一方面,目前地方规划的投资项目中仍有不少属于高耗能重化工项目,有的地区甚至要沿海建立深水港和钢铁、化工为主的临海工业区,实现“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这将把污染与能耗留到了国内。这类投资不仅不利于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而且将固化未来20-30年的产业结构,使中国产业结构出现“逆调整”。
一季度宏观经济有利条件较多
展望一季度,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国际方面,预期世界经济仍将温和复苏,但增速将略有回调。国内方面,“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各地方全面加快规划项目投资进度,国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实施,以及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力度加大等推动下,宏观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较多。总体来看,一季度我国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在改善结构、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实现 GDP增长9%左右的水平。
表1:主要国际组织对世界经济增长率预测
年度 |
2010 |
2011 |
2012 |
IMF |
4.8 |
4.2 |
4.5 |
世界银行 |
3.9 |
3.3 |
3.6 |
联合国 |
3.6 |
3.1 |
3.5 |
(一)工业生产稳定运行
推动工业生产增长加快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引导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速度将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工业稳步增长;二是汽车、装备制造、机械等支柱性行业2010年末呈现出加速增长态势,一季度这些行业仍将延续较快增长趋势,从而推动工业增长;三是先行指数——PMI一直处于50%的扩张线以上,2010年四季度保持在54%的较高水平,预计一季度工业生产仍处于景气向好区间。四是一季度正值各地方“十二五”规划项目投资高涨期,相关生产要求增加,将拉动全社会工业增加值提高。
抑制工业生产增长的因素:一是出口增速降低,外需收缩不利于工业出口交货值增加。二是去年工业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分季度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6%、15.9%、13.5%和13.3%,基数效应将导致一季度工业同比增速回调;三是近期国家再次表示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2010年12月房地产投资已经大幅回落,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相关产业生产将形成制约作用。
综上所述,一季度在产业政策、外需收缩、基数效应等因素的作用下,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增速预计达到12.1%左右。
(二)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推动投资增长加快的因素:一是由于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尤其是上半年各地重大规划项目将陆续集中开工,特别是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较大,对投资增长将形成重要支撑;二是政府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农村水利、农村公路、医疗、教育等工程投资,将有利于改善投资结构;三是随着经济增长趋于稳定,企业经济效益增加,民间投资意愿逐步提高。
抑制投资增长的因素:一是房地产调控、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等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投资增速。二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将限制部分传统行业的新增产能投资,对投资将产生一定影响。三是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信贷政策逐步收紧将对部分质量不高的投资项目形成制约。
综合考虑投资政策、全社会资金宽裕程度和企业投资意愿等因素,初步预计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增长24.2%左右,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将增长24.8%左右。
(三)消费增长保持稳步
推动消费增长的因素:一是2010年劳动力就业、城乡居民收入等均有较大程度改善,2011年劳动者报酬有望保持较快增长。二是“扩大消费需求”成为金融危机后以及“十二五”时期的重要政策,前期政策的效果以及后续政策的影响均将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三是随着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服务型消费比重逐步提高,文化、旅游消费日渐成为消费新增长点。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较快,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
抑制消费增长的因素:一是房地产调控深入、汽车购置税优惠取消、家电下乡政策刺激作用减弱等因素将对消费增长产生一定抑制作用。二是自2010年四季度出现的物价上涨,主要表现为粮食、食品价格提高,不利于中低收入居民提高消费水平,影响其实际购买能力。三是近期股市下跌、以房贷为代表的消费信贷收紧,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即期消费冲动。
我国居民储蓄消费型特征决定居民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受价格因素影响,消费名义增速有所提高。初步预计,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9.5%左右。
(四)出口增速将有所回落
推动外贸增长的因素:一是全球经济仍将保持温和复苏,需求的恢复将拉动国际贸易回暖。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贸易伙伴经济一季度增长可能好于预期,对中国出口增长形成一定支撑。三是近期中美、中欧等大国之间互访频繁、政治互信加强,经贸对话与合作力度加大,并签订了巨额双边贸易订单,有利于进出口贸易的稳定。
抑制外贸增长的因素:一是汇率升值压力加大,将影响我国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二是国际石油、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提升,将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升。三是欧美大国为解决高失业、转嫁危机等问题,对我国的贸易保护政策频出,影响我国贸易出口。
综合分析,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将回归常态,其中出口增长18%左右,进口增长25%左右,由于进口增长快于出口,一季度有可能出现小额贸易逆差。
(五)价格上行压力较大
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一是国内初级产品、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较快上涨,要素成本提高推动价格上升;二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中国铁矿石、石油等产品国际依存度大,国际价格传导影响不容忽视;三是近期冰冻和干旱等极端天气影响农业生产,导致农产品价格涨幅提高,结构型价格上涨问题突出。四是节日因素将拉升春节前后消费品价格。五是一季度价格翘尾因素高达3.4%,基数推动消费物价走高。
抑制价格上涨的因素:一是中央已将稳定物价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短期内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上调利率等政策收紧流动性;在菜篮子、米袋子工程等方面各地区、各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二是2010年我国粮食连续第七年丰收,有助于稳定粮食以及食品价格。三是主要物资国家储备大幅增加,有助于增强国家对关键商品价格的调控能力。
总体而言,一季度价格上涨压力仍然较大,预计CPI上涨5%左右,PPI上涨6.5%左右。但当前的物价上涨仍然是结构性的,从趋势上看,只要稳定价格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价格涨幅是可控的。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经济有序健康运行对于我国在新起点上实现更好发展至关重要。具体来讲,无论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是稳健的货币政策,都应该体现“有扶有控”的政策取向。财政政策方面,要把有限的资金重点用于支持薄弱环节:一是应加大对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发展现代农业;二是应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由“建设财政”逐步转向“公共财政”,切实把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三是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四是加大对自主创新方面的投入,把科教兴国、自主创新战略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真正推动研发投入快速增长。货币政策方面,一是要把握好总量,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变化情况,综合运用利率、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价格和数量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二是要合理引导资金流入“三农”、真正的高科技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应严把创业板上市质量关,重点推动民营高科技企业上市。
交行:2011年GDP增速约10%
月度CPI高点或超6% 利率可能小幅上调
交通银行26日发布的研究报告预测,2011年我国GDP增速在10%左右,全年CPI平均水平将达到4.5%左右,年内物价高点月份CPI可能超过6%。为防止物价涨幅过快,预计货币政策将稳中偏紧。数量型工具仍将是主要工具,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措施可能实施,存贷款基准利率继续小幅上调。
报告认为,未来物价上行压力不容小视。2011年物价将呈现“先高后低、平缓回落”的态势。尤其是2011年上半年,加上一季度又受到春节等节假日的影响,CPI预计将会维持2010年下半年的上涨趋势,并可能在年初或6月份达到年内高点。
报告认为,存贷款基准利率将继续小幅上调。预计2011年底之前存贷款基准利率有可能会上调2-3次,每次0.25个百分点。尽管2010年有两次加息,但目前实际负利率状态依旧。在2011年通胀压力依然较大、企业投资冲动较强的情况下,利率有继续上调的必要。但鉴于以下因素,利率不大可能出现连续上调和大幅上调。记者 张朝晖
天则所:2011年GDP增9.5% CPI涨4.5%
天则经济研究所26日发布的第一季度宏观经济研究报告预计,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超过9.5%,而通货膨胀率可能在4.5%左右,甚至不排除接近5%。
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张曙光表示,短期内中国实际经济增长率有可能超过潜在增长率,这会导致结构调整进展缓慢,而如果经济增速超过9.5%,2011年通胀压力还会加大。
他表示,当前物价上涨既有流动性过剩导致的需求拉动因素,也有工资和食品价格上涨的成本推动因素。2011年一、二季度的通胀率有可能达到5%左右,个别月份可能突破6%,即使三、四季度有所回落,全年恐怕也不低于4%。张曙光提醒,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和操作空间将受到很大限制,有的银行可能出现流动性风险。“未来中小企业的融资可能会更加困难,而另一个后果是加剧商业银行间的揽存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