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展望

   日期:2011-01-27     来源:新华网    评论:0    
核心提示:2011年,由于外部经济环境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加之国内经济转型加快推进,预计经济增速将略低于2010年,但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综合来看,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仍将稳健起步。

增长保持高速 物价涨幅扩大 政策稳中偏紧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展望


  增长内生动力恢复

开局年稳健起步

2011年,由于外部经济环境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加之国内经济转型加快推进,预计经济增速将略低于2010年,但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综合来看,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仍将稳健起步。

第一,三驾马车更趋平衡,经济增速回落趋于稳定。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经初步核算,2010年我国GDP同比增长10.3%,增速比2009年加快1.1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增长9.8%,比三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结束了连续两个季度回调的态势,重回上升轨道。从GDP的环比增速看,GDP季度环比折年率在2010年二季度触底之后,三季度已经开始回升,这也表示经济同比增速回落过程已经结束。

第二,经济内生动力恢复,开局稳健起步。

就经济增长的动力而言,预计消费增长将加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升,而投资和净出口的增速将有所放慢,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下降。

(一)地方政府投资冲动与中央宏观调控之间的博弈使2011年投资增速可能小幅回落,但仍将维持较高水平。

“十二五”期间,各省市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仍然强烈。从目前各地已经公布的未来投资规划来看,我国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在“十二五”期间丝毫未减,尤其是中西部省份。因此,我们认为,2011年以及未来整个“十二五”时期,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上不会出现大幅回落。

从投资项目的属性来看,预计2011年中央项目投资增速仍会下降,而地方项目投资维持稳定。2011年虽然中央将增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投资规模,但由于这些产业在总投资中占比较小,而占比较高的基建投资仍处压缩范围,因此预计2011年中央项目投资增速仍将进一步下降,预计其增速将回落到10%以内。地方项目由于“十二五”开局会有较大的投资安排,但由于地方融资平台治理政策短期内不会放松,房地产市场调控也将抑制其土地出让的财政收入来源。因此,预计2011年地方项目投资增速将基本维持稳定,全年增速保持在26%左右。

从具体行业分析,2011年房地产投资会有所放缓,但新兴产业投资将加速。虽然2010年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出台之后,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并未出现大幅回落,但由于商品房的施工面积增速持续快于销售面积增速,这预示未来房地产市场将可能出现短暂的供过于求。加上目前开发商资金来源受限,预计201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较2010年有所下滑。

但由于2011年政府提出了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计划,相比2010年的580万套,增长72.4%。根据计划,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需求投资约1.34万亿元人民币(超过2009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的四分之一),这一计划如果能如期完成,保障房建设将对2011年全年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形成较强的支撑。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预计2011年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3%左右,尽管比2010年有小幅回落,但仍然维持较高水平。

(二)收入分配改革预期推动2011年消费维持稳定增长。

刺激政策到期及高基数效应使2011年汽车消费增速可能放缓。近期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宣布对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汽车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三项政策到期停止。加上近期北京出台了治理交通拥堵的相关措施,预计其他一些大城市也可能效仿出台相关汽车牌照限制或限行政策。这些都可能对2011年国内汽车消费产生负面影响。与此同时,2010年我国汽车销量突破1800万量,同比增速超过30%,高基数也使得2011年增速将会比2010年明显放缓,我们初步预计2011年国内汽车销量可能在2100万辆左右,增速降至15%左右。

房地产市场调整可能影响家具、家电及装修类消费增长。预计房地产调控政策仍将持续,所以2011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下滑的趋势仍将持续,这将对2011年家电类、家具类及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产品的消费产生负面影响。但全年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的规划将使保障房建设全面提速,而保障性住房供应面积的增加将对家具、家电及装修类消费形成一定程度的支撑。

2011年我国消费名义增速仍将维持稳定增长。预计2011年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可能正式出台,具体措施可能包括提高中低收入者工资水平,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个税改革)等。我们预计,这种改革的预期将促使2011年消费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同时,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9%,既高于同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的实际增速,也高于10.3%的GDP年增速。如果这一趋势维持下去,对于消费的增长是较大的利好。我们预计2011年名义消费增速为19.5%左右。

(三)2011年出口增速将因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及高基数效应明显回落。

2010年出口高基数将使2011年出口增速承压。2010年我国出口的恢复性增长超出了市场预期,特别是下半年开始,我国月度出口值连续数月刷新2008年7月的历史记录,均创历史新高。但这种高基数效应将导致2011年我国出口同比增速可能较2010年明显放缓。

从外部需求环境来看,预计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比2010年有所放缓。总体而言,未来一年发达经济体的复苏将有所放缓,失业率将持续居高不下。而新兴市场由于通货膨胀压力,不得不收紧国内宏观政策,从而使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因此,对于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仍然偏于下行。这也将使2011年我国出口增长面临压力。

综上,我们预期2011年中国出口增速可能明显放缓,初步预计2011年我国出口同比增长15%左右,预计进口增速仍将快于出口增速,全年贸易顺差将进一步收窄,因此净出口对GDP的拉动作用仍将进一步下降。

展望2011年,虽然国内消费仍能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出口增速可能下降,我们初步预计2011年我国GDP增速在10%左右,比2010年略有回落。从季度增长率来看,初步估计四个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为9.6%、10%、10.5%、10%。

物价前高后低 通胀总体可控

总体而言,中国2011年的物价走势取决于未来国内外供求因素的变化状况,尚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未来物价上行压力不容忽视

2011年尤其是上半年我国物价将面临较大压力,推动物价上行的因素较多,通货膨胀风险不容忽视。

第一,农产品价格上涨势头强劲。

粮食、蔬菜、猪肉价格上涨引领食品价格上升势头。食品在CPI统计指标的八大类构成商品中所占权重最大,高达32.79%,因此食品价格上涨是我国物价上涨的直接推手。受冬季低温天气,春节等重大节日临近以及消费者未来通胀预期加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2011年一季度食品价格依然会保持较为强劲的上涨动力。根据我们测算,当食品价格上涨10%,非食品价格上涨2%时,它们对CPI涨幅的联合拉动为4.76%。

2011年上半年粮食价格将继续保持稳定上涨态势。全球粮价步入新一轮的上涨周期,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灾害天气频繁也对粮食供应造成了极大的障碍。从国内情况来看,国内种粮成本上升以及国家实施惠农政策所导致的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格提高也会对粮价的上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我们认为,猪价在2011年上半年至少上涨10%以上,按照猪肉价格的在CPI中所占权重估算,其至少将拉升CPI0.3个百分点。若猪肉与粮食价格同时上涨10%,根据我们的测算,它将会拉动CPI0.61个百分点。

棉花供应紧张,棉价上涨势头迅猛。据美国农业部推测,2010-2011年我国棉花产量为653.20万吨,而消费量则达到了1088.60万吨,供不应求的状况使得我国棉花库存逐渐减少,从2006/2007年的490.67万吨下降到目前的397.30万吨,降幅达19.02%。此外,全球棉花消费量将连续第五年超过生产,库存缩减导致库存消费比创下16年以来新低36.98%,近10年来下降了21.62个百分点。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内棉价将仍然处于高位。而棉花作为重要的生活资料原料,其价格的上涨对CPI的影响不容忽视。

第二,经济进入结构调整期,成本上升推动物价上涨。

劳动力成本上升成为转型时期新特点。结构调整期的一大特点就是劳动力价格会明显提高。首先,从劳动力供给变化看,劳动力规模下降将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其次,“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而且随着国家统筹城乡发展以及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收入将会提升,农民工工资有望上涨。这些都将促使劳动力成本提高,推动物价上涨。

资源品价格上调导致居住类消费价格上升。2011年国家上调资源品价格应该不可避免。资源品价格的上调将直接导致居住类和交通通信类价格的上涨,而且2011年预期CPI构成中居住类和交通类消费所占的比重将会调高,因此这两类商品消费价格的上升对CPI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如表2.3所示,根据我们的测算,当水、电、气、油四大垄断性资源类公用事业产品价格与交通通讯及服务价格同时上调10%和15%时,对CPI涨幅的推动作用分别为0.65%和1.19%。

第三,国内流动性依旧较为宽裕支撑物价上扬。

为了进一步拉动经济复苏,美国于2010年11月3日宣布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这预示着美元将再次泛滥,国际短期资本流入中国的可能性大大提升,近期外汇占款数据飙升就说明了这一点,这会使国内流动性依然保持较为宽裕的局面。

第四,美元持续贬值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输入性通胀需引起警惕。

2010年下半年,代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CRB指数呈现持续上涨的态势,综合现货指数于12月31日达到520.33的峰值。与此对应的是我国PMI中的购进价格指数在2010年下半年以来大幅上升,输入性通胀压力应引起我们的警惕。

2011年通胀压力总体可控

产出缺口收缩抑制物价持续上行。由投资需求和货币投放推动的产出缺口在2010年第二季度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之后逐渐收窄,并逐渐向总供求平衡的方向发展。如果未来货币政策继续收紧,并且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力度不放松,那么可以预计在2011年年中,产出缺口收缩将会影响到物价,使物价出现下行。

价格运行周期预示未来物价将在2011年年中回落。从99年至今四轮周期,每轮大致25个月左右。本轮周期从09年7月开始上行,到现在已经运行了18个月,如果前三次周期规律仍能发挥作用的话,那么在2011年七月前后物价很可能会见顶回落。

货币政策在2010年已经开始收紧,2011年仍将继续朝此方向运行。为应对物价上涨压力,管理通胀预期,2010年内央行已经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两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2011年货币政策基调已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预计货币政策操作将维持稳中偏紧态势,对于控制物价持续上涨应该有明显作用。再从货币流通速度角度看,2010年下半年M1和M2的增速差持续下降,依据其对CPI影响的滞后性,其对CPI的抑制作用将在2011年下半年得以显现。

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较弱,外需不振抑制物价持续上行。国外需求下降、人民币升值等因素最终都会对我国出口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预计2011年中国出口增速将有所下降,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物价的持续上行。

资产价格调整和平稳将削弱其对通胀的带动效应。目前我国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势头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而股票市场在2010年全球涨幅排名倒数第二,目前依然保持低位震荡调整态势。2011年资产价格的调整和平稳状态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物价上涨压力。

综上,2011年物价上涨压力不可小觑,但是由于以上物价下拉因素的存在,加上物价上涨已经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因此,我们认为2011年总体通胀水平还是处于可控范围内。受到农产品、资源品价格上涨以及输入性通胀压力上升等多重因素的影响,2011年我国物价总体上将维持持续上涨态势。

房价过快上涨压力渐缓 房市调控维持从紧态势

预计2011年,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放松的前提下,房地产市场供给适度增加,而需求基本稳定并小幅回升,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趋势继续得到有效遏制。

第一,2011年房价过快上涨压力有望适度缓解。

受资金压力影响,房地产投资增速度继续回落,且可回落空间较大。按照“新国十条”的政策,住房贷款首付比例提高、贷款利率从高执行、多套住宅停止贷款等措施,都对房企资金来源产生影响;如果这些政策有效地执行下去,势必会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环境产生很大影响,各房地产公司资金链压力会不断上升。同时,其他资金中定金及预收款、其他资金中个人按揭的增长率逐渐降低,无疑也会加重资金压力。

竣工面积增加导致供给加大释放,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会有所改善,价格过快上涨压力将维持趋缓态势。预计2011年可投入市场的商品房供给量会有较大增长,整个房产市场供求关系会进一步改善,价格过快上涨压力将维持趋缓态势。

交易规模继续平稳小幅上扬,但区域市场差异性显著。预计2011年全年,一方面,政府调控政策松动的可能性很小,限购、限贷等政策将依然实行,加之“房产税”试点会产生住房持有成本增加的预期,因此投机、投资性需求会审慎入市;另一方面,考虑到201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预计一部分刚性购房需求将等待被保障房体系吸收。但考虑到我国城市化不断发展以及居民通过投资房产以抵御通胀风险的现实需要,预计在成交量方面,2011年全年仍可能保持平稳小幅上升的趋势,但上升潜力较为有限。

2011年房价仍会上涨,但涨幅会相对较为平缓。从供给角度来看,2010年在房地产投资额、土地购置面积、开工面积、施工面积以及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方面都呈现上升趋势,因此,供应量在总体上是增加的。而从需求角度来看,由于受到国家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限购令”以及抑制通胀的政策影响,消费者可能继续采取观望态度。然而,刚性需求与改善性需求仍会构成较大基数,因而住房需求在短期内可能有增无减,对房价上涨形成现实压力。综上考虑,预计2011年房价仍保持上涨,只是其上涨速度有可能比较平缓。

第二,房地产调控政策依然从紧。

预计未来房地产调控政策依然从紧。具体地,宏观调控政策将侧重于对现行调控政策进行梳理整合、加强执行力度,加强对重点城市的监控,也包括城市政府间的效仿、“攀比”而出台一些个性化的“限购、限贷”等政策。

2011年千万套保障房面市有难度。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至少需要1.34万亿的投资,综合历史数据,土地出让净收益、中央拨款、公积金收入总共对其贡献不会超过6000亿元,因此就需要地方政府从财政收入中拿出约8000亿元参与建设。在供地方面,以保障房每套50~70平方米计算,1000万套保障房就意味着5~7亿平米,接近2010年全年住宅交易量。目前土地供给有限的前提下,如不特殊批地,保障房建设用地必对商品房用地产生挤出效益,从而影响地方收入。

信贷增速回归常态 新增贷款保持适度规模

2011年,在货币政策进一步趋紧、信贷管控更趋严格、外汇占款增势不减但对冲力度很可能加大的情况下,预计货币信贷增速进一步回落。但考虑到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依然强劲,新增贷款仍会保持适度规模。

第一,2011年信贷增长进一步回落,新增贷款规模保持适度规模。

2011年,受货币政策进一步趋紧等因素的影响,信贷增速进一步回落。但考虑到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依然旺盛,新增贷款绝对量依然不低。预计2011年全年新增贷款规模在7-7.5万亿左右,贷款余额增速为14.6-15.7%。

多方面因素制约信贷过快增长。一是2011年货币政策将稳中偏紧,信贷管控进一步趋严,监管部门还将进一步加大对季度、甚至月度信贷投放的监控力度;二是准备金率继续上调,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措施也很可能实施,准备金率连续上调的累积效应将对银行贷款产生更加显著的抑制作用;三是预计房地产市场调控不会放松,并将持续深化,住房成交量难以大幅回升,个人按揭和房地产开发贷款难以快速增长;四是提高资本充足要求、严格贷存比监管和可能引入杠杆率指标等监管新政的实施,也将对银行信贷扩张构成明显制约。

信贷增长推动因素同时存在。2011年的信贷运行也存在诸多推动因素,不排除新增贷款略有突破上述预测值的可能。一方面,若2011年美国经济增长、就业状况好于预期,不排除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缓行、或者规模缩小的可能,在资本流入压力减小的情况下,不排除国内货币政策收紧步伐放慢、信贷控制有所放松的可能。另一方面,以下几方面因素决定了2011年的信贷需求依然较为强劲:已经启动的大型项目对后续资金的需求较大;“十二五”开局年投资仍将保持较高增速;民间投资将进一步恢复,相应增加贷款需求;保障性住房投资规模扩大,也需要银行贷款支持;对银信合作的监管持续较严、银信合作增长受限也会导致部分资金需求转移到贷款上来。

房地产类贷款占比下降,贷款定期化有所放缓。2011年,在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难以快速增长的情况下,预计房地产类贷款占比会有所下降。预计2011年末,房地产类贷款余额占比将回落到16-17%左右的正常水平。考虑到按揭贷款增长较为温和,加之目前票据融资存量已经不多,以及企业短期贷款需求有所回升等因素,贷款定期化的速度将会有所放缓。预计到2011年末,中长期贷款余额占比将保持在60%左右的较高水平,与2010年末基本持平。

2011年社会融资总量保持稳定。2010年,除7.95万亿元的新增贷款外,非金融企业在沪深两市通过IPO和定向增发实现融资5000亿元左右(不包括金融机构融资),通过发行各类企业债券实现融资1.5万亿元左右,加上2万亿左右的银信合作,2010年非金融企业的融资总量约12万亿元。2011年,尽管信贷管控进一步趋严、银信合作受限,但我国政府将鼓励和支持直接融资加快发展,特别是债券融资规模将显著扩大,预计2011年社会融资总量与2010年基本持平,在12万亿左右。

第二,2011年货币供应增长继续放缓,资本流入势头不减。

2011年,综合考虑贷款增速放缓、资本流入较多但对冲力度较大和货币乘数可能下降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货币供应增长将继续放缓。预计2011年末,M2同比增长16%左右,M1增长18%左右。

资本流入保持较高水平,外汇占款增势不减,但加大对冲力度等因素会降低其对国内货币供给的影响。2011年,预计贸易顺差将小幅缩窄,FDI将保持目前每年800-1000亿美元的水平,受美国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减、中美利差扩大的影响,境外资金加快流入态势将继续。预计2011年外汇占款将继续保持较快增势,全年外汇占款可能超过3.2万亿元人民币。但考虑到监管部门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上调准备金率加大对冲力度,以及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和允许部分企业境外留存外汇资金,这都会缓解外汇占款增长对国内货币供应的冲击。

货币乘数可能进入下降通道。2011年,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继续上调、超额准备金率水平较低和贷款增长进一步放缓的情况下,加上“实贷实付”制的进一步实施也会对货币乘数有所抑制,预计货币乘数很可能进入下行的通道,这也会对货币供应增长带来抑制作用。

货币政策稳中偏紧

调控手段积极创新

2011年,为防止物价涨幅过快,并兼顾经济平稳增长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预计货币政策将稳中偏紧,数量型工具仍是主要工具,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措施可能实施,存贷款基准利率继续小幅上调。

稳健货币政策将统筹兼顾各方面目标,更加注重灵活性和应变性。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比,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方向、目标和具体操作上都有所不同。稳健货币政策在方向上是“中性”的,尽管较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所收紧,但不是明显的“从紧”;政策目标则相对更为平衡,统筹兼顾经济增长、币值稳定、促进就业、平衡国际收支等内外目标;在具体操作上更具灵活性和应变性。2011年,在防止物价上涨过快是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同时还要兼顾稳增长和调结构的情况下,预计货币政策将是“稳中偏紧”。

准备金率仍将发挥主要作用,并可能实施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措施。总体来看,由于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措施将会设定过渡期安排,预计2011年存款准备金率统一上调和差别上调将会同时进行,其合并影响程度至少相当于准备金率统一上调4次、每次0.5个百分点左右。但考虑到多数银行都会尽量避免“被差别”,准备金率仍会以统一上调为主。综合考虑到目前金融体系总体流动性依然较为宽裕(贷存比在67%左右)、信贷需求较为旺盛以及资本流入压力较大等因素,2011年上调准备金率依然较为迫切。但考虑保证资本市场尤其是债市发展资金需求等因素,我们认为年内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过22%的可能性不大,否则不但银行贷款投放明显受限、银行经营压力剧增,还会对债市的正常发展构成显著制约。

据媒体报道,2011年央行拟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与统一调整着眼于总量不同,差别准备金率调整的目标指向是个体。预计该措施的实施影响如下:一是粗略估算,差别准备金率措施的最终实行效果相当于行业普调准备金率1-2个百分点;二是国有大型银行“被差别”的可能性不大或是程度较轻,部分信贷增速快,资本充足率偏低的中小银行可能需要额外上调1-2个百分点;三是贷存比较低、定价能力较强的银行因资金充足、贷款收益率高而不用过于担心“被差别”,其贷款增速不会明显放缓,而贷存比较高、定价能力较弱银行的贷款投放所受影响较大;四是该措施的实施将促进银行均衡放贷和稳健发展,但也会增加银行业融资压力;五是在过渡期内准备金率差别动态调整和统一调整同时实施的可能性较大。

存贷款基准利率继续小幅上调。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预计2011年底之前存贷款基准利率有可能会上调2-3次,每次0.25个百分点。尽管2010年有两次加息,但目前实际负利率状态依旧。在2011年通胀压力依然较大、企业投资冲动较强的情况下,利率有继续上调的必要。但鉴于以下因素,利率不大可能出现连续和大幅上调。首先,在美国未升息的情况下,中美利差扩大将会进一步导致资本流入增多,这会对货币政策形成新的压力。其次,预计2011年人民币继续保持小幅升值态势,升值的紧缩效应也会对加息形成一定替代。第三,尽管2011年物价上涨压力较大,但物价形势还是总体可控的,不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因而不必大幅升息。第四,历史经验表明,稳健货币政策下的利率调整不会过于频繁和剧烈。

公开市场操作灵活进行,总体偏向净回笼。2011年,公开市场操作仍将继续根据存贷款状况、外汇占款情况、金融体系流动性状况灵活进行,以调节市场资金供求,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适度。与2010年相比,2011年的公开市场操作将呈现偏净回笼资金、操作品种可能进一步丰富和期限结构偏短期三个特点。不过,在利率不大可能大幅度上调,同时准备金率进一步调高导致银行可用资金减少的情况下,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进行资金回笼可能依然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汇率政策仍坚持人民币对美元的渐进升值,并稳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2011年,汇率政策仍以维持人民币对美元的渐进升值和稳步推进形成机制改革为主。预计全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在5-7%。在总体升值趋势下,人民币汇率将继续根据市场情况和国内外经济状况进行动态灵活调整,并呈现出有升有贬的波动格局。同时,不排除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在现有的基础上适度放宽的可能。

在继续加强信贷窗口指导的同时,更加注重通过宏观审慎政策来引导信贷均衡投放和平稳增长。2011年,预计监管部门将继续加强窗口指导,注重优化结构和控制风险。与此同时,2011年监管部门将更加注重通过宏观审慎政策来引导信贷均衡、平稳增长,通过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持续加强资本监管以及实施拨贷比考核来防止信贷增长过快、要求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促进银行稳健发展。此外,2011年监管部门还将注重对社会融资总量的调控和管理,统筹考虑银行贷款、股票融资、债券融资以及其它融资方式的规模和影响。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