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的声音:“多元化经营”席卷家具行业
做家具的企业开始尝试做门,做门的企业开始尝试做楼梯,做实木门的开始做免漆门,做免漆门的开始涉足墙面装修……坚持专业化企业的开始把产品线拉长,钟情于市场运作的企业开始涉足另一个新的市场领域去要份额,几乎每个企业都希冀在产品相联、渠道相通的个别领域有新的收获。于是,在集成家居潮退烧后,新一轮的跨行业多元化经营之风在家具行业卷土重来。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家具多元化经营不等同于多元化生产。就生产而言,不同的行业,即使产品材质相同,其工艺、技术、工期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如果硬要多元化生产,势必会分散企业精力,造成生产效率的下降,且会增加生产成本,也使企业难以产生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
中国的家具企业多为中小企业,但中小企业并不意味着弱小,完全可以做到“小而专、小而强”,以专业化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如果立志在一个特定的行业做大做精,成为百年老店,专业化生产就显得更为重要。
因此,多元化经营属于一个销售的范畴。不做多元化生产,仍可以做集成,进行多元化经营。对于企业而言,要想多元化经营,除了夯实基础,练好内功外,还要求具备高水准的整合营销能力和超强的市场掌控能力。
目前,大品牌多元化、系列化、规模化的步伐也在加快。通过多元化经营,不但可以扩展产品线,为经销商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也能实现产品,资源上的优势互补,提升企业实力,是保证品牌在泛家居领域强者恒强的现实出路。从这一点讲,跨行多元化经营是泛家居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企业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的家具市场还不是十分成熟,投机的机会相对较多,这容易造成企业生产经营者“这山望着那山高”、“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自不量力,最后只能劳而无功。可以说,我们的行业从不缺少理念,缺的是成熟的心态。
由此,多元化经营是对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考评。一个企业只有在一业为主做精做强的基础上,才能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才能有能力,有资本去涉足更为广阔的新领域。
2011家具业三大关键词:责任、机遇和挑战
全球经济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有望在未来的十年内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说法,中国今年将超越日本,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在从“世界工厂”转变成“世界市场”,中国作为世界市场巨大的潜力,将最终得到全面、彻底的释放。与此同时,我们社会结构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对我们很多家具同仁而言,30岁到45岁的消费者是主力消费人群。
历史的车轮前进到今天,之前被我们不断怀疑、质问的“80后”人到中年,正在成为社会的主力人群,也成为家具行业希望充分争取的主流消费群。这种经济与社会格局的大变动,为我们所有的家具人带来了塑造行业新格局的强劲动力和美好前景。
责任:家具发展的前提
中国家居业的现状是大产业、小企业;中国家居业的现况是弱品牌、乱市场。行业是一个利益链,也是一条生态链,行业的伟大需要良好生态链的支撑。对于生态破坏链条的,到头来只能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唯有责任,才能让实干的人不再受到冲击和伤害,才能还品牌孵化、产业竞合的应有之义。
家具业应为消费者创造更多价值
任何一种商业模式一定要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所以卖场做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在成本上做到低成本运营,因为大市场的低成本运营,让我们经销商能够达到低成本运营,然后实现消费者买到更低价格的商品。美国家具产品就非常便宜,而且全部是中国制造的,作为我们中国家具人来说这是可悲的。
我们应该想方设法,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价值。有责任才能受尊重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至少包括几个方面:对股东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我们现在跟多的企业,停留在以股东的利益为中心的阶段。股东舒服了,消费者就舒服了?员工就舒服了?有企业吹牛一年销售几十亿,中国第一,行业第一,那我们有多少企业的员工,感觉跟着你这个老板是一种荣耀,有多少?在这种情况下,你能受人尊重吗?能受社会尊重吗?答案是否定的。
网络市场——家具业的另一“处女地”
全国的家具工业产值大约7千亿,占到了全球家具生产的70%,绝对是名不虚传的“中国制造”。但是,全球网站排名前5万位中,没有一个中国家居企业的网站。家居行业排名最靠前的是瑞典的宜家,其点击率大概是全球排名第341位。我们中国家具行业的电子商务也好、互联网的市场也好,刚刚起步,不像欧美发达国家那样成熟,比如欧洲国家,现在通过网上购买家具的比例是30%左右,美国可能更高能够达到40%左右。
如果我们的7千亿里面,能够实现10%的比例,那就将会是700个亿,那一家企业现在在销售市场上能占到这么多?没有。所以说,整个网上市场增长的空间非常大,肯定是一块很好的处女地。
“折腾”——家具业稳定发展必经过程
实际上任何业态包括我们家居行业在内,都必须经过每一次的高峰、每一次的调整,这些不过是一浪接一浪其中的一个浪而已,不存在所谓过剩不过剩的问题。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具备长线发展的思维,而不是短线的思维,对短暂的困难或者是变化,我们都应该有能力去应对和调整。
在发展过程中间,每个企业都应该具备健康发展的心态,我们自己采用的手段,就是每个城市首先开一个店,这个店比较大一些,以后再开微型店,然后再铺开,基本上采用这样的发展方式,这样我相信不管什么风浪都能够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