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15日表示,当前中国经济不存在滞胀,从上半年乃至今年全年的走势来看,国民经济出现滞胀的可能性也非常小,中央关于物价调控的一些措施效果初显,物价总体上是可控的。
盛来运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2011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说,从主要指标看,我国国民经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呈现出经济走稳、就业增加、物价可控、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特点,开局良好。但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
3月份CPI涨幅超出预期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963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7%,环比增长2.1%。
盛来运表示,今年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63元,同比增长12.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187元,同比增长2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3%。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还显示,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0%。其中,城市上涨4.9%,农村上涨5.5%。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4%,创下新高,超出市场很多人的预期。
盛来运认为,3月份CPI受翘尾因素影响比较大,当月的影响是3.2个百分点,占CPI同比涨幅的60%。而新涨价因素的影响只有2.2个百分点,比上个月回落了0.2个百分点。
物价上涨原因很复杂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一轮物价上涨原因很复杂,并有加剧的趋势,其一,输入性通胀压力还在加大。受全球流动性充裕、美元走软、西亚北非局势动荡、日本地震灾害的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升,原油期货价格持续攀升。特别是在全球流动性宽松、投机活跃的背景下,大宗商品金融化特性增强,价格并不完全由供求关系决定。
受此影响,我国能源、原材料价格也不断走高。其二,食品和住房等结构性物价上涨压力依然非常大。其三,要素成本涨幅增高明显。今年劳动工资持续上涨,加上利率上调,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对物价总水平的影响不可低估。
cpi创32个月新高 货币政策伺机而动
衣食住行感受cpi热度 物价能否前高后低尚存挑战
CPI“破5望6”,引发了市场的担忧。对于外界普遍关心的能否控制住物价上涨趋势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调研员韩孟认为,CPI上涨的压力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国内经济增长的意愿持续走强,投资态势旺盛,物价上涨具有一种必然性压力和持续性压强。二是经济全球化、全球生态环境以及局部地区社会战乱三重背景对物价上涨构成的压力。三是来自水、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诸多方面资源以及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且压力增速加快。应该看到,当前,国家通过各种价格干预的努力,维护市场稳定,已经取得部分成效。
3月份CPI涨幅环比数据有所下降,可视为一个积极的信号,说明中央关于物价调控的一些措施效果初显。
物价很可能“前高后不低”
不少专家学者表示,中国通胀将在一定时期内处于高位运行,短期回落的可能性较小,决不能掉以轻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说,此前,市场普遍判断今年物价会呈“前高后低”的走势,但目前看来,这一预期可能会被打破。
盛来运则认为,从一季度的情况来看,物价总体上是可控的。虽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都有所上涨,但是由于中央对物价的问题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物价调控措施。从3月份的情况来看,CPI的涨幅环比数据比2月份下降了0.2%。只要切实贯彻落实好中央出台的物价管理政策措施,物价维持稳定是有可能的。
盛来运特别强调,虽然当前中国的经济没有出现滞胀,但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还是要未雨绸缪,因为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