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暗访了东阳本地几家锯板厂和加工厂。尽管受访者均表示,在下一个加工环节,工作人员会将“白皮”去除。但记者发现,直到最后环节,经过巧妙加工和掩饰,“白皮”依然存在。
昨天中午12时,在东阳南市街道环柳村的一个大型锯板厂,刚吃完饭的工人正在晒太阳。他们周围上千平方米空地上堆放着刚锯好的花梨木、红酸枝等红木,“白皮”和“心材”之间的纹理清晰可辨,有的光白皮就有7厘米宽。每堆锯好的红木上还用白漆号着厂家或业主的名字。
“你们将木头锯好后,不把白皮去掉?”记者问一个坐在木头上晒太阳的工人。他说:“这些‘白皮’不容易去掉。拉到红木家具厂后,那里的工人会去掉的。”
前天,这家锯板厂刚给一家红木家具厂加工一批黄花梨。“这一批黄花梨的心材本身不多,你再将白皮去掉,怎么做家具啊?太浪费了吧。”这个工人补充说。
随后,记者来到紧挨着锯板厂的一些红木家具厂。中午也没休息,几乎每家家具厂都发出刺耳的锯板声。
在第一家家具厂的开料配件车间内,记者一眼就看到刚锯好的红木沙发配件留着“白皮”成分,其中有些配件大半是“白皮”。
一名工人解释说:“这些配件还要拿到成品车间雕花,这些白皮将被木雕师傅去掉。”记者来到成品车间求证,负责雕花环节的师傅却说:“这不是我们处理的,是开料配件车间的事。”据他介绍,这套共六件沙发售价在一万元左右。
在另一家红木家具厂,堆放着的配件时不时可以看到掺杂着“白皮”的配件。在一件刚做好的书柜上,门面、抽屉面均用掺杂着“白皮”的“心材”。
记者最后暗访的是一家大型红木家具厂,光厂区就有上万平方米。刚到门口,一名工人就拉着一个柜子往成品车间走。记者发现,这个柜子上就掺杂着“白皮”。
在开料车间,工人们也没有将“白皮”另行处理。其中一个工人的解释与前面记者暗访到的如出一辙:“拿到成品车间后,那里的师傅会处理的。”
什么是“白皮”
“白皮”是红木圈内的行话,又称“白边”:从红木的横断面看,中间深色部分叫做“心材”,是做红木家具的原料,围绕着心材的发白部分叫“白皮”,学名叫“边材”。
《国家红木标准》将红木定义为“紫檀属、黄檀属、柿属、崖豆属及铁刀木属树种的心材”。红酸枝为红木中的黄檀属,根据这一标准,红酸枝只有中间“心材”是红木,而包裹在心材外面的“白皮”不是红木。因此,包在心材外面的一层“白皮”应该在锯板厂就去掉。
上图圈内颜色偏淡的木料就是“白皮”。
“白皮”如何掩盖
记者在某企业的成品车间,发现一名工人正在修饰一张红木书桌的背面,靠脚根部就暴露出两处长10厘米左右的“白皮”。“这部分是在桌底下的,到时要用油漆盖住。”这名戴着口罩的工人解释说。
与央视曝光的仙游部分厂家一样,为了掩盖红木家具上的“白皮”,厂方也要对未出厂的家具进行精心“化妆”。 考虑到这会影响企业声誉。东阳一些厂家就将“化妆”场所选在另外地方,或干脆叫其他油漆厂家代加工。
在东阳南马镇与永康交界处,记者找到了这样一家加工基地。在车间内,一个工人正在调跟红木色彩相仿的颜料,另一个工人正将颜料一笔又一笔地描到一块“白皮”上面。
据介绍,整套工序可谓细致入微。打了跟红木色彩相仿的底色和花纹后,工人还要对此进行打磨、涂木器漆等,以防掉色。“不仔细分辨,外人是看不出来的。”一名工人沾沾自喜地说。
东阳一个知情者说,红木家具厂家用掺“白皮”的“心材”,可说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潜规则。该知情者算了一笔账:名贵红木如紫檀、香枝木,原料价格每吨10万元以上,而边材每吨价格不过600元左右,价格相差百倍以上。
以一套价值5万元左右的花梨5件套为例,椅子两腿之间的横梁、椅子背、侧面的非承重隐蔽部位大约占1/3至1/4。如果这些部位掺入1/10的“白皮”,做成家具起码相差5000~7000元。加了“白皮”的家具与纯粹红木“心材”家具,成本可相差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