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联盟发挥“抱团”优势
■ 科目总结
为了不在冷清的市场中沦为败将,许多擅长单打独斗的厂商开始了与同行业甚至跨行业厂商之间的战略合作。作为营销战略的一种,厂商联盟的形式不仅可以加快品牌建设,而且能在动荡的环境下积蓄力量、减少损耗。
去年9月成立的京派家具联盟,在沉寂了半年之久以后终于显示了抱团的力量,在与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欧亚达等家居卖场的合作和外埠市场开拓的过程中,企业地位不断提升。而爱格联盟、欧德森军团、钻石联盟、冠军联盟、领袖6+1联盟等厂商联盟的集体签售等优惠促销活动,也在市场清淡的时期抢得了不俗的销量。
当然,要组成一个有效的“联盟”,联盟之间的品牌必须在同行业中具有类似的档次和地位,才能充分利用自身的品牌效应或客户资源,最终实现“1+1>2”的效果。2011年,家居行业所需要的是具有先进营销理念和处于市场领导地位的品牌组成的联盟,为处于低谷期的行业带来前瞻和启示。
■ 优等生
北京家具品牌联盟
【成绩】 5月10日联盟品牌与北京重量级卖场进行战略交流;6月14日,品牌联盟携手红星美凯龙,加快了外埠开店的步伐。
【评语】 京派家具联盟的建立,就是要打造京派家具的集群品牌,向全国市场进军。联合起来与卖场洽谈更能得到重视,超过以前的单兵作战。
红星美凯龙“梦之队”
【成绩】 6月18日,包括圣象地板执行总裁郭辉、百强家具总裁陈晓太、欧派家居董事长姚良松等20位品牌老总在内的“梦之队”集体亮相。
【评语】 “梦之队”反映出中国家居业开始着力于品牌集群效应和社会价值等方面。
■ 代表发言
联盟利于开拓市场
●温世权,意风家具董事长
京派家具联盟联合起来与家居卖场接洽,有利于在合作过程中受到更多重视,并争取到更多有利条件。以前企业在外面找卖场租几百平方米的展位没有人重视,现在 20家企业一起出去,租几千、上万平方米,谁都不会忽视。北京家具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成熟的直营经验,善于稳扎稳打并且注重环保,有利于品牌与外埠经销商联动营销。
二三线城市的家居市场很大,但消费者对于京派家具的认知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想快速、顺利地进入并扩张外埠家具市场,仅靠单一品牌的力量远远不够。以联盟方式出现,在与卖场的交流和市场的拓展上效率更高、结果更好。
根据市场调整避免被淘汰
虽然2011年楼市调控影响下北京的家居需求紧缩,但卖场、家装公司、家居品牌开店扩张的步伐并未放缓。同时,也有企业经受不住市场的考验,有的闭门歇业,有的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
■ 科目总结
在楼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家居行业大环境转冷,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原材料、卖场租金迅速上涨,人工成本激增,让家居市场略显疲软。
欧派橱柜北京市场部经理李婷婷坦言,虽然今年上半年销售额与去年同比增长了30%,但明显感觉吃力,客流量也相对减少。
市场低迷,有的企业投向保障房或其他中低端市场,比如闽龙陶瓷针对保障房推优惠活动;有的企业布点京郊,比如集美家居水屯店;还有的重新开辟渠道,如曲美、百强等家具品牌增开自己的独立店,居然之家、欧亚达、喜盈门等卖场转向二三线城市。
曲美家具总裁赵瑞海曾指出,下半年一些企业会进入到盈亏点的状态,目前环境下,家居行业激烈的竞争肯定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家居企业,正面临着重新整合的时期,企业将会更加集中。
■ 跳级生
集美家居水屯店
【成绩】 今年6月正式营业的集美家居水屯店是其在北京的第五家旗舰卖场。扼守京北交通要道,与昌平线紧密相连,营业面积5万平米,是集家具、建材为一体的家居综合商城。
【评语】 卖场圈地并不足为奇,令人称赞的是在家居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依然大手笔建立旗舰卖场。从侧面反映出集美家居把控形势、应对危机、抓住机遇的能力,也反映出危机之下,实力企业的信心。
■ 留级生
家得宝公司(home depot)
【留级原因】 自2007年8月26日家得宝中国正式开业以来,家得宝不但没有开出一家新的门店,反而在不断收缩关店。3年关闭4成门店并3易掌门,今年1月家得宝公司关闭了最后一家在京的门店。
【评语】 “美国化”的经营模式显然不适合中国市场的基本情况,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还是得按照市场的规矩来。
环三环家居
【留级原因】 6月7日贴出告示,通知所有商户于8月8日撤馆。继2009年5月暂停营业,随后2010年10月神秘开张后,再次宣告关门。
【评语】 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体量小、附加值低的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很巨大,企业需要进行差异化竞争,通过产品定位的差异,避开大卖场同质化经营。
■ 代表发言
练好内功调整发展
●陈晓太,百强家具董事长
市场困难在上半年表现得并不是明显,百强上半年实现了同比30%的增长。因为限购政策之前已经有一段集中购买房屋的时期,刚性需求有增加。
比较难的是下半年,卖场的客流量下降,家居迈入高成本时代,行业内洗牌加速,好的品牌企业可能会更好,差的可能会更差,甚至被淘汰,两极分化严重。
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练好内功,提升品牌附加值和竞争力。不论是拓宽渠道、品牌下沉,还是练内功,企业必须做出调整,适应市场,才能获得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