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事件引“行业地震” 透视中国家具之痛

   日期:2011-07-14     来源:解放日报     评论:0    

市场上真正的“进口家具”到底有多少?

“根据中国家具行业协会2009年至2010年的数据,中国的家具年出口额为260亿美元,而年进口额最多不超过15亿美元。”上海家具行业协会秘书长徐光荣说,“你可以算算,如果一张床动辄要几十万元人民币,市场上能有多少进口家具?”他提醒消费者,购买进口家具时一定要注意区别对待品牌与产地。

据业内人士估计,全世界七成家具由中国产,要买到一件非“中国制造”的家具,即使在国外也不容易。“国内号称‘进口’的家具,很有可能只是从东南亚和俄罗斯等地进口木材。”上海“北山家居”的创始人之一王乐松说。“另外一种可能,‘进口家具’是由海外注册的中国公司生产。”东莞名家具俱乐部的秘书长方慧说,而东莞,正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家具制造基地之一。

【业内访谈】

“伴洋牌”、“假进口”为何成潮流?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家具代工厂并不在乎自己承接的订单来自哪里,也不会主动给自己的产品打上“进口”名号,但到了销售渠道,不少企业却有意识地冒充进口家具或“伴洋牌”来提高身价。

“我相信国产家具质量不一定比进口家具差,但一个品牌的营造和推广,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因此,有些人选择了一条捷径:模仿洋品牌,做‘山寨货’。”王乐松说,“这样做的原因,无非是追求短期的利润最大化。”

另外,“伴洋牌”的产品往往还大规模抄袭或“改良”欧美家具的创意和设计,这也是行业内众所周知的事实。今年的米兰家具展上,中国设计师被参展的法国芬迪家具拒之门外。业界惊呼芬迪家具“看人下菜碟儿”。然而,在愤慨之余,有识之士认为,如果中国家具不从“抄袭”的定势中摆脱出来,恐怕这种被拒的“屈辱”还会不断发生。

“有时候也是无奈。”王乐松说,他常常遇到这样的消费者——拿来一些欧美家具的图片,“你们有没有这样的设计?没有?那能不能给我们定制。”“这其实是消费者逼着我们抄袭国外品牌的设计。”王乐松说。淘宝网上经营高档家具的某位店主也有同感:“常有人向我确认产品从哪里来,就算原材料是进口的,也比国产的好。”

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都很肯定地告诉记者:“中国家具企业有足够能力造出质量一流的家具。”据徐光荣说,中国的家具工艺和质量,在上海世博会时得到过葡萄牙家具行业协会会长的赞许。

“我们一直在努力推广中国家具的本土品牌,同时,还要努力改变国人对中国家具的偏见。”方慧说。“达芬奇事件”暴露出国内家具销售市场的混乱与监管不力,但背后更深层的,也揭示出家具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的升级转型之痛。但愿中国本土家具企业会在“达芬奇事件”后警醒,逐渐创出新路。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