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腻一:贴层“木皮”
彻底造假:商家在家具外贴上一层看似实木的“木皮”;
猫腻二:国产木材起个“洋名”
混淆材料名称:国内生长的外来树种,硬起个洋名,如把国产的花梨木说成是非洲花梨木,让消费者觉得用料挺“高级”,其实两种材料完全不同。
“说句实话,真正识货的没有几个!”崔女士称不是业内人士,根本辨别不出是否是实木或是哪种木质。有些人通过手敲、鼻闻等方式去辨别,对那些做工粗糙的有用,对做工精细的根本很难辨别。
什么家具有猫腻?
销售人员口口声声说其原料为何种高级的进口实木,而商品资料上却没有对应的标示。
购买合同:越细越好
特别要注意商家注明的是“全实木家具”还是“实木家具”。家具的材料不要简单写主材与辅材,要注明每一部分用的是何种木材。还要明确注明家具价格、色泽、款式。
涉假维权:可获双倍赔偿
佛山市消委会有关负责人称,如果有证据证明消费者购买的实木家具是假的,而商家标榜是实木家具,则涉嫌欺诈,消费者可获得双倍赔偿。但消费者购买家具时应注意保留产品说明、宣传册和注明使用材质的收据。
事件曝光:佛山家私龙头半年前曾被抽检不合格
昨天媒体报道称,除达芬奇之外,今年1月,杭州一调查组从杭州7大知名家居市场购买了13件“实木家具”,这些不同程度使用了人造板假冒实木。其中佛山的联邦家具名列其中,抽检的茶几,厂家宣传主材为柚木、辅材为橡木,销售员称这款茶几为全实木,检测结果显示,这款茶几没有一处是实木材料。
时隔半年后,当这一消息被重新翻出来后,再次引起了市民的关注。
昨日,联邦集团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1月杭州爆出的联邦集团导购人员误导消费者事件,主要是由于店面销售人员未能熟练掌握国家相关技术标准中各类家具的具体称谓,未能清晰界定所销售产品所属类别,导致向顾客推介产品形成歧义、造成误会。
联邦已严令各销售渠道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管理,还制定了家具产品使用说明书,对出厂家具的产品结构及技术特性、主要原辅材料、木家具执行标准、有害物质限量等进行了明确标识。
昨天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暗访了部分联邦家具卖场,发现销售人员对实木家具的介绍详细,并没有出现故意混淆视听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