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革命历程:从产品、消费者到人文精神
著名营销管理大题科特勒把“营销”分为三个时代。第一是所谓的1.0时代,正如亨利·福特所言“无论你需要什么颜色的汽车,福特只有黑色的。”这就是以产品为中心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核心是产品管理,营销也被局限于支持生产活动的七大功能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为产品创造需求。麦卡锡的4P理论是那个时代的圭臬:开发产品,制定价格,进行促销和建立渠道。简而言之,此时营销尚停留在战术阶段,它几乎不需要任何创新。营销1.0的时代,基本是卖方市场的时代。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全球逐渐进入买方市场时代,产品日益丰盛,为争夺顾客,企业之间开始了盲目的竞争。这时候,更多的营销因素诞生了,比如4C所强调的顾客、成本、便利性和沟通,营销也因为处于顾客需求不足的时代而愈发引起重视,亦逐渐从战术层面上升至战略层面。营销者认识到,要更有效地创造需求,必须改变以产品为中心的方式,而代之以顾客为中心。STP战略的出现即是营销2.0时代的核心标志,它强调Segmenting market——市场细分、Targeting mark——目标市场、Positioning——定位。事实上,这是现今现代营销最常用的营销战略模式。
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电脑、互联网逐渐进入人类的生活,随着网络化的深入,人类也开始变得高度互联,信息不再是稀缺资源,消费者的消息变得异常灵通,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口碑效应的传播。为了适应这些新的变化,营销者又一次地开始了营销变革,使其专注于人类的情感需求。适应新时代的营销概念也应运而生,诸如情感营销、体验营销、品牌资产营销等等。先前以消费者为目标的传统市场定位模型已经无法继续创造需求,现在的营销者必须同时关注消费者的内心需求。这就是科特勒所谓的营销3.0时代。
引爆3.0时代的裂变:认清谁是企业的合作伙伴?营销3.0时代到来没有?
有人认为要说“营销3.0时代”到来,还言之甚早。因为传统的营销1.0时代和2.0时代并没有完全失去作用,现代营销依然需要开发细分市场、选择目标市场、确定产品定位、提供4P的信息以及建立产品品牌,不过,商业环境的变化,亦需要我们关注诸如经济萧条、气候问题、新型社会化媒体、消费者权益、新科技和全球化对市场以及消费者所带来的变化。
但是,毕竟新营销总是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推陈出新——我们不得不承认,互联网确实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同时改变了我们的商业环境。
与旧时代截然不同的是,垂直市场的信任感正在消失,消费者对企业越来越不信任,在消费者的印象中,企业说服艺术相当于操纵和欺骗:而事实上,也还是有很多营销者会夸大产品功能来实现销售——包括企业的广告宣传。
与之同时,消费者之间的“信任感”却越来越强。网络社会化媒体的兴起恰好反映了这种关系的转移。消费者开始更倾向于口碑,而这种口碑大多因互联网的传播而实现:由消费者自己组成的圈子或社区,共同创造着属于自己的产品和消费体验。
因此,我们看到,新型的消费者信任体系已经开始从垂直向水平关系的方向上重塑,产品体验已经不是一种单独的产品感受,而是个体消费者所产生的体验总和。这也体现了新型消费者的“生产消费者”(既是消费者又是传播者)特性和协同特性。企业的品牌传播也已经越来越像开源软件,由消费者决定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品牌也已经不再由那些关在办公室里的企业高管或咨询专家所决定,而需要依靠群体的智慧——消费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