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集团的奢侈家具业
进入21世纪后,时尚界的引领者古驰(Gucci)、芬迪(Fendi)、阿玛尼(Armani)、范思哲(Versace)等相继进入奢侈品家具领域,给一度崇尚宫廷复古风的高端奢侈品家具注入了更多的时尚元素。
2001年,当乔治.阿玛尼在米兰开了第一家阿玛尼家居店时曾招来一片质疑,但他不为所动。“阿玛尼不仅仅是一个时尚类的服装品牌,还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这是他的注解。在过去的10年中,全世界已有近百家Armani Casa陆续开张。
与天价的芬迪家居相比,Armani Casa的价格在数百元到数十万元间不等,买不起经典的墨灰系列产品,可以先考虑收藏一件嵌有Armani Casa银制logo的Gazebo烛台。这也是Armani Casa诱人的地方。
这些家具家饰部门比起奢侈品集团的时尚王国,业绩虽小,却也稳定成长。
2011年4月的米兰家具展上,法国老牌的奢侈品牌爱马仕()推出了其奢侈家具的首作:日本知名建筑师阪茂与法籍建筑师Jean de Gastines 设计展馆,特别呼应了1930年代盛行的日本风,更让爱玛仕当代手工家具融入建筑结构的编织纹理之中。
相较于其他奢侈品牌的布局,爱马仕在奢侈家具市场的策略相当保守,2010年11月才在巴黎左岸开设全新专卖店,并再度重新发行1930年代设计大师Jean-Michel Frank为其设计的手工家具系列。
但上述这些奢侈品牌家具在中国,消费者寥寥无几。
爱马仕中国相关人员告诉《望东方周刊》:“目前国内没有我们品牌的家具销售,如果想要购买,也只能自己飞去法国了。”该人士表示,“由于整体布局计划,短期内爱马仕品牌家具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计划,而且据我所知我们的竞争对手在国内也没有销售网点的布局。”
与时装、皮包、化妆品等奢侈品大张旗鼓的中国圈地战略不同,奢侈家具业的中国发展计划显得谨小慎微,目前在国内几乎没有品牌专卖店。但不愿意放弃中国富人市场的他们,通过代理奢侈品家具的专卖店和代理商悄悄试水。
2008年12月,汇集Armani Casa、Versace Home、Fendi、Kenzo等世界级品牌的达芬奇家居旗舰店在上海全新开业。现在处在风口浪尖的达芬奇家居总裁潘庄秀华当时告诉媒体,奢侈品是一种生活方式,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开始向往奢侈品家具。
为何“中国人禁止入内”
从专卖店到折扣专场;从网络订购到家庭销售(Family Sales),奢侈品在中国的销售几乎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面对如此诱人的市场,又是什么让奢侈家具业这样战战兢兢、欲拒还迎呢?
与制造商的态度相仿,国内销售者对奢侈家具也处于忽略不计的状态。国内最大的奢侈品销售网站尚品网负责人对《望东方周刊》说,尚品网目前对家居饰品倒是有所涉足,对奢侈家具的销售完全未开发,而且行业内现在也没有人做这方面的销售项目。
而2011年春天发生在米兰的一件尴尬事件,也许可以解释奢侈家具业者对中国市场的矛盾心情。
4月结束的米兰家具展上,发生了让中国设计师蒙羞的一幕——就因为设计师来自中国,被参展的芬迪家具拒之门外。业界惊呼芬迪家具“看人下菜碟儿”,引起强烈反响。
“在芬迪展厅入口处,工作人员会向你索要名片,问得最多的一句是‘你来自哪里’,如果回答是中国,对方就会摆手禁止参观,并说没有邀请函就不能进,但很多欧美参观者递上名片便可顺利进入。”一位名为刘任的中国设计师向媒体介绍了整个被拒绝过程。
在芬迪接待主管多次嘱咐“不要拍照”后,中方记者得以入内参观,整个过程主管寸步不离,贴身“照顾”。该主管对于中国设计师不能进入的解释是:“当时不在场,不清楚具体情况,但中国设计师如果没有邀请函确实不能进入。”
愤慨之余,有人不禁反思,中国家具行业长期存在的“抄袭风”是让中国设计师“受辱”的根源。如果不从“抄袭”的定势中摆脱出来,恐怕这种被拒的“屈辱”还会不断发生,中国设计永远无法自强。
从事IT行业的郭嘉告诉《望东方周刊》:“新房装修时曾一度考虑过购买奢侈家具,曾经在达芬奇看中一张价值三十几万元的餐桌,没想到在另一个家具卖场看到了高仿品,价格只有十分之一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