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100%意大利原产”的达芬奇家居原来是低劣东莞作坊货;吹嘘“源自德国”的欧典地板,其德国总部根本就不存在;所谓地道“日本名牌”的味千拉面,被揭穿是“贴牌日货”,在东京只有一家门店;标榜“意大利时装品牌”的卡尔丹顿是地道的中国货;“洋气十足”施恩、澳优仅限国内有售……一个个披着“洋邦制造”画皮的耀眼品牌,给中国消费者开了一个又一个“国际玩笑”,层出不穷的洋品牌闹剧一次又一次地透支消费者的信任,随之而来的是,洋品牌迎来有史以来最大的信任危机。
洋品牌能在市场上大行其道,离不开中国奢侈品消费一族的“助纣为虐”。“洋身份”在中国代表了一种先进生产力,在“价势汹汹”的洋货面前,奢侈消费一族向来抵抗力脆弱,整体表现“很傻很天真”。他们“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国货,然而还不料,也不信‘洋品牌’竟也会凶残到这地步。” 本来,一个企业谋求品牌溢价无可厚非,但傍“洋干爹”,装“洋相”,做“假洋鬼子”,利用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捏造品牌洋血统,“游戏”消费者,那么犯下的就是品牌原罪。在坑爹的“达芬奇们”面前,悲情的消费者,只能沦为无助的大多数,花大心思向洋品牌抛“媚眼”,用真金白银抢购来的“洋皮”,披上后不仅不“洋气”,反而出尽“洋相”。痛定思痛,希望国人通过此次“达芬奇”骗局的洗礼,能从“以洋为尊”,“唯洋是从”的迷信中醒来,告别洋品牌的膜拜,回归“中国血统”的认同,重新审视欣赏中式家具的魅力。
洋品牌的震荡与沦陷,给多年沉寂的民族品牌带来再次崛起的商机。中国传统红木家具可以化洋品牌之殇为红木品牌之遇:在品牌深度上,强化中式家具的文化内涵,赋予家具以思想与灵魂;在品牌广度上,加快渗透力度,以强大的感召力,向消费者告知中式家具是“与时间永恒的艺术”,扩大中式家具品牌在消费群体里的广阔性和影响力;在品牌高度上,中式家具要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价值灯塔,争夺品牌制高点。
“时间是伟大的作者,她能写出未来的结局。”振兴中式家具品牌任重而道远,通往伟大的崛起之路上,需要有足够的眼光、智慧、魄力和勇气,要求企业家们能以高瞻远瞩的襟怀和抱负,在浮躁中笃定,于寂寞中坚守,用持之以恒的意志与付出,构建属于我们民族的“品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