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6年,大岭山家具出口总值超过21.5亿多美元,连续三年增长速度保持在15%左右,因此享有“中国家具出口第一镇”的盛誉。
到去年,大岭山家具企业自创品牌从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时的28个增加到115个,家具内销金额从11亿元增加到22亿元,“大岭山家具”区域品牌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大岭山,鼎鼎大名的东江纵队发源地之一,这个在华南久负盛名的“革命老区”,曾在革命年代发挥过中流砥柱的作用。曾经的大岭山,是穷当当的革命老区,珠三角的一个普通小镇,一无资源,二无资金,三无产业基础,四无技术人才;而在新时期,“团结一心、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不甘人后”的老区革命精神则引领着一批批先烈后人发愤图强。如今,大岭山已经焕发新姿,成为响当当的“中国家具出口第一镇”,并向“中国家具第一镇”迈进,谱写革命老区新的《大岭山之歌》。
“荔枝经济”让农民致富,也是家具神话的过渡阶段
大岭山曾因种植莞香颇负盛名,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当时香料来源匮乏,大岭山莞香树被大肆滥伐挖掘,一时间消耗殆尽。到了上世纪80年代,大岭山人开始转种荔枝,荔枝经济迅速崛起,造就了大岭山一批批万元户。不少人宁愿放弃在政府机关稳定的待遇,毅然“下海”上山种荔枝。
大岭山连平村村民李桂文告诉记者,20多年前,政府为了发展荔枝经济甚至提出种植一亩荔枝就可少缴一百公斤公粮的奖励政策,荒废了几十年的山丘一下成了香饽饽。“大家知道种一亩荔枝就少缴一百斤公粮,甚至很多村民晚上都要在自己开垦的荒山上看守,担心一夜醒来,刚耕种的山丘被人家种上荔枝树。”李桂文本人也从政府机关辞职“下海”开始种荔枝。
因为荔枝树的成长期比较慢,一棵树从种植到成果需要10年时间,细心照料才有收益的荔枝树,被当成贵族高贵品质消费的产品,收益不菲。当时的荔枝要价一斤要20多元,有一年价格最高时被炒到一斤100元,简直不可思议。“有钱都不一定买得到。”他说,那段时期被称为“荔枝经济”,大岭山人依靠种荔枝发家致富。
但是,荔枝经济也就红火了五六年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台商进驻创造家具神话
荔枝经济之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岭山开始对外招商引资,一系列的财税和土地优惠条件吸引台商港商进驻,家具产业开始在大岭山安营扎寨。
1991年,时任台商协会会长的郭山辉选择“落户”大岭山。“初到东莞时,满眼望去到处是农田,仅有一条泥土路通到工厂,每到雨季,货柜车常被卡在泥泞中动弹不得。”台湾台升家具董事长郭山辉回忆说。而如今,台升家具门口的泥泞道路早变成了宽阔水泥路,通过这条路的货物被运往世界各地。
当时,郭山辉带着五家下游家具工厂来到东莞大岭山,他的到来不仅吸引了其他台商家具厂纷至沓来,还促使越来越多外资、内资家具生产商及配套商落户大岭山,大岭山形成了一条家具制造的产业链。
据亚太家具协会会长陈燕木说,大岭山家具聚落形成后,产生磁吸效应,后来台湾外移到大陆的家具厂,有九成聚集在此。“三百多家业者聚集在一百平方公里内,在全球找不到第二个地方!”聚落效应让油漆供货商直接把管子接到家具厂,大大节省运费等,共可省下5%的材料采购成本,设厂与训练人力的速度则可以快上一倍,例如别的地方从盖厂到机器安装要一年,大岭山只要半年。
大岭山镇家具发展势头迅猛,全镇拥有家具及其配套企业近500家,其中上市公司、超亿元的家具投资企业30多家,并且主要以台资企业为主。
力争人均收入年均增超8%
东莞麻涌人洪福今年已经93岁高龄,抗日战争年代,曾是东江纵队通讯员,如今住在东莞光荣院。回忆往昔,老人感慨今天的生活和以前简直是翻天覆地。“那时候生活艰苦,连顿饱饭都吃不上,还遭受日本人欺压。”如今,大岭山的变化让她吃惊,“养老院、幼儿园、医院、图书馆、公园,该有的都有了,老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而她自己在光荣院,一日四餐,生活无忧。
今年8月22日,在中国共产党大岭山镇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大岭山镇委书记梁荣业在会上说,大岭山的发展,离不开“团结一心、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不甘人后”的大岭山老区精神,这是大岭山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结晶,是大岭山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今后五年,力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村、组两级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