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橱柜市场在演进中
盘点和梳理2005年的中国橱柜市场是一件沉重并警醒的事!
1、中国橱柜产业属朝阳产业,前景不错
13年来中国橱柜产业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并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从今天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势头和全国消费的集中注意力指数来看,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富有广博市场前景的朝阳产业。
2、中国橱柜产业进入门槛低,市场“鱼龙混杂”
橱柜行业为准入制度,进入门槛低,很多环节属于劳动密集型和服务密集型。使得一些不具备系统专业知识,短少生产设备,资金不足的企业或个人纷纷投入这一行业,不计其数的原为木匠的 “杂牌军” 抢滩登陆。如同中国其他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共同弊病一样,行业的核心产品形式:即橱柜工艺的制作本身的科技含量不算高,企业运营水平良莠不齐,形成大小诸侯区域争雄,致使中国橱柜产业十几年来行业内极大部分橱柜企业规模不大,技术、设备、人才、营运力不到位;从而对整个行业的经营品质、顾客信誉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3、主要是区域性品牌,真正的全国性品牌出现尚需时日目前国内橱柜企业主要集中于上海、北京、广东、沿海、东北、西南等六大区域,这几大区域在设计、服务、管理、人才引进等方面引领着国内橱柜行业的发展。但其中的大部分橱柜企业规模不大,技术、设备、人才、营运力不到位,仅有少数厂家达到亿元规模以上,但与国外运营百年的成熟橱柜企业相比,尚有很大的距离。
4、市场竞争激烈,但以价格战为主目前大多数橱柜企业之间的竞争形式虽然可反映在许多层面,但主要还是集中于价格上。这种典型的价格竞争形式,导致市场上产品从外观到功能普遍相同,形不成差异化,导致行业集中度很低,严重阻碍了橱柜产业的技术升级和橱柜企业发展的步伐。
5、产品的系列化,标准化程度低正因为橱柜业目前没有什么准入制的门槛,销售过程灵活性较大、创造性强、基于购买对象的个性化要求较大,所以橱柜行业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行业标准,质量标准,运营规范、尺寸系列,款式风格等,各搞各自的“非常本事”,缺乏市场和道德的约束力,既而廉价劣质材料和非环保的材料被一些急功近利者采用引发了“价格战”,需求过程充满了不规范的服务和极差的产品交付。演进中的中国橱柜产业在运营矛盾中前行并提升着。
三、市场创新与终端模式
中国橱柜企业走向世界,完成中国市场的产品布局和销售额,不能完全照搬国际一流橱柜企业的做法,而应该采取优化先拿来、适用本土化、再逐步超越的方式,发展才是硬道理!在讨论橱柜产品市场创新与终端模式时,市场的规律性营销发展的五个阶段大致为:
一是市场启动阶段,做到人无我有;(这点在95%以上的现有企业中很难做到。) 二是竞争性营销或壁垒营销阶段,做到人有我优;(达到此阶段的中国橱柜企业很少,但有几家做的不错。) 三是产品细分和市场细分阶段,做到人优我全,或人优我廉;(这条需中国橱柜企业努力达到的。) 四是产品市场国际化阶段,做到人廉我广;(这点是目标,有几家中国橱柜企业在尝试中。) 五是服务营销阶段,做到人广我深。(这点许多中国橱柜企业在努力学习中。)
在橱柜产品市场创新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必须确立自己企业橱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导入蓝海战略,利用突出的优势在竞争中保持不败。在某种程度上讲,橱柜产品市场创新也是一种冒险。人们在数落一些红极一时又陡然衰败的企业、特别是国内民营企业的种种教训时,又发现这些教训在当初曾被当作"大胆的创新"而受到推崇。成功者的经验和失败者的教训,对大家都是一种财富。橱柜产品市场的方向和目标的选择确定,是企业市场创新的关键。
一个企业从创业到快速扩张到稳定发展,可选择的道路千万条。方向定偏了,越走越远;目标不合切实际,欲速则不达。成功的模式、成熟的理论很多。但是,理论是一回事,实践又是一回事。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瞎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理论。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中国橱柜产业本土化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
在企业完成原始积累之后,富而思进,按照国际一流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适时调整结构,扩大发展舞台,从产品经营向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并重的模式发展;从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发展。成熟的现代市场营销4PS理论(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售后服务)是国际一流企业在实践中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市场营销法规,同样适宜于中国橱柜市场。
好的橱柜产品要求,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质量优、市场占有份额高、极具个性和时尚魅力、无论在品牌管理、产品设计、服务模式及营销渠道上都做的成熟。橱柜产品附加值与产品定价相关,是每一个进入橱柜行业的人所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