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浪费
家具企业的质检员大都按西方的抽样统计原理,允许有一定百分比的废次率(一般允许1%~3% 的次品率)存在,但在日本这些被看作是浪费而不被允许。其核心思想和做法是:
(1)完全消灭批量(理想情况下),因此没有可供抽样的批量,也没有每批产生百分之几废品率的机会。
(2)质量管理在源头——工人,而不是质量检验部门。质量都是由工人负责,不用经质检员检测便流到后工序。允许1%~3%缺陷存在的思想和做法是错误的。这意味着,要想用100%的合格品交货,生产数量就一定要大于订单数量,多做的产品不仅影响生产进度,还会增加成本,减少利润,降低员工的质量意识。
3)不稳
我们的大多数企业几乎在每一个工序点都有存储区,用于防止生产不稳造成的波动。如某家具企业,一个月生产700万左右的产品,在制品至少有 700万至900万元人民币,生产面积1万多平方米。对于板式家具企业来说,设备占用的面积也就是五分之二左右,大多数面积都被在制品所占。该企业负责生产的主管说,只有在现场保证以上数量的在制品,才能生产出700万左右的成品,他认为这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正是管理人员这种不正确的思维,使企业的现场问题越来越严重。然而在JIT 里,这种做法和思想都是不允许的。精益制造的解决办法是——去掉库存,暴露不稳,从而消除不稳的原因。
避免“多余、浪费、不稳”,这些朴素的思想和方法帮助日本成就了制造强国,被实践检验是正确有效的。因此,值得在此提<出,并希望大家能不断改变观念,并在生产中努力避免“多余、浪费和不稳”,从而取得改善胜利。
3 结语
通过生产线的优化和改善来提高企业竞争力,不仅仅体现在消灭浪费和获得更大的利润上,其必不可少的作用还表现在通过协调、开发、生产等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谋求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从而具有构筑成功商业模式的能力,是挽救制造业,使其复活的关键。因此,生产线的变革不仅仅是站在生产的立场上,而是要站在全局的立场上进行。在“供大于求的时代”和“价值观变化很快的时代”,只有以正确把握市场需求为重点来进行生产线的变革,力求做到企业无界线,把与商品有关的从上游到下游的所有企业作为对象,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能做到与市场相适应,才能获得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