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太多太多“故事”的中国人,可以从家居陈设、家居消费中体验到60年代居家文明与消费取向;发现从贫困走向小康发展历程的社会进步。
古稀之年的老人,一定还会记得建国初期到60年代末几个箱子加一张板床,使用最原始家具的落后消费情景。而对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那个物质紧缺年代买“腿”的经历更是记忆犹新。两个时期给我们带来的结论是:没有物质文明的支撑,仅能满足基本生活的需求,这样的家居何来精神文明?更谈不上什么文化。
六、七十年代的中年人,承受着更多的压力,他们既要养家、改善生活质量,又受到了住房条件的限制。随着一些简单的家用电器进入家庭,聪明的木匠和超前的家具厂商,运用家具的组合来拓展有限空间,制造了多功能的“组合柜”,有梳妆台、还有书柜、写字台的功能;有的还把床设置其中。这个历史阶段很短,前后不过20年。而进入90年代,组合多功能的家具很快退出了家居舞台,或进化成组合厅柜;或演变成嵌入式衣柜,这是衣帽间的雏形。
上世纪最后的10年,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把家居商品作为体现人生价值,通过家具“炫富”,“不求最好,但求最贵”,把好端端的家居装扮成“卡拉OK”式的包房,把酒店客房照搬回家也不乏有人,这些充斥着“掼派头、扎台型”的成分,可以说是“一个短暂的10年,一个畸形的10年”。
进入21世纪,住宅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人们的居住条件和质量,无论是人均居住面积,还是物业类型都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成为家居产品更新换代、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助推器。国外商品进入中国后,促进了国内创新商品快速走进市场,家居产业空前大发展。从家居产品的数量,到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逐步注重家居的审美情趣,设计、风格与文化的结合,文化素养逐渐在家居文化中展现。
文化家居产品主导“消费潮”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标记,也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特征。人类在创造社会的同时,也创造了文化。家居文化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也可以说:“文化在家居中,家在文化中”。文化不是抽象的,是美学、人文学、力学、材料学等与制造工艺的完美结合,社会创造了家居,家居催生了家居文化。家居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艺术以及宗教信仰、民俗民风、科学技术等各方面都有紧密的联系。家居产品的历史轨迹,记录了每个历史时期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及审美观。数千年的人类历史,孕育了一个独立而充满发展潜力的家居学科。
众所周知,一块石头不具有文化,经过精雕细琢造就了石雕文化;一棵小树不具有文化,移入盆中形成了盆景文化。家居文化应该是物质文化、艺术文化、精神文化的完美结合。
2011年,家居文化消费将进一步凸现。居家中相关的卫浴、厨房、餐厅、客厅、书房、卧室等都对家居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文化归纳起来就是在审美、对话、舒适、和谐、工艺、创新、结构等要素中融合文化的元素,最终形成完美和统一。因此说,2011年家居消费的主流就是对富有文化商品的整合,把家具、灯饰、布艺、橱柜、卫浴、工艺品等相关产品以和谐的方式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