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外转内”如何打开市场法门

   日期:2011-11-02     来源:深圳家具报    作者:孟磊    评论:0    

维持营销支出策略

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家具消费迅速下滑,特别在于2011年中的销量比往年同期最低下降了近三成以上,这让很多家具公司采取削减营销费用的措施,以此来弥补销售下滑带来的利润损失,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有资料表明,与经济衰退期削减营销投入的竞争对手相比,那些增加投入的品牌可以付出低于经济良好期的成本,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及投资收益率。对产品感到不确定的消费者需要知名品牌为他们树立信心——而金融危机下,坐在家里看电视的观众越多,预期的消费者人数就越多,每千人成本也就越低。因此,资金实力强的家具品牌可趁机与广告商商谈更有利的广告价格,并要求在今后数年内维持原价。如果你不得不削减营销支出,那就尽量保持广告原有的播出频率,将10秒的广告时长缩短为5秒,用电台广告代替电视广告,或者加大直销的力度。这些做法都可获得立竿见影的销售效果。

另外,在中国家具企业中多数公司都倾向于说给顾客听,却往往忽略了倾听的重要性。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市场中,对家具企业来说最现实的问题不在于如何制定、实施计划和控制,而在于如何及时地倾听家具消费者的希望、渴望和需求,并及时做出反应来满足顾客的需求。这样才利于转型市场的发展。

调整产品组合策略

由于家具企业“除了工资没涨,其他都在涨”,消费者倾向于选购低档家具和物超所值的家具(比如可以当床用的沙发),因此家具企业必须重新预测家具产品线上每款家具产品的需求。可以肯定,现形金融危机下,多用途家具产品要比专业家具产品更受青睐,而家具产品线上的弱势产品则应被淘汰出局。

就板式家具而言,价格较低的优质的板木家具品牌将日益侵袭全国性知名家具品牌(因为这些全国知名家具品牌对于消费者来说价格更高)的领地;而对于消费中高的家具产品时,客户更想看到产品和服务相关捆绑,免费提供家居布置设计等服务。在这个时期,夸夸其谈的广告噱头早已失灵,消费者看重的是家具产品的可靠性、耐用性、安全性和环保性。家具企业仍应适时推出一些新的家具产品,特别是那些针对消费者现状、对竞争对手造成压力的家具产品,但家具产品的广告仍应重点突出卓越的性价比,而不是家具公司的形象。

支持经销商策略

在今年的金融危机下,家具终端销售受到极大影响,而经销商的各种费用开销依然庞大如初,很多家具经销商甚至到了生死危机的关键时刻,没有人会让营运资金冻结在过剩的库存里。在这个时期,有能力的家具企业应该努力为自己的合作伙伴分担困难,比如延长贷款期、返利、广告等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另外,为刺激经销商购入家具企业的全线家具产品,家具企业还可以采取提前购买折扣、慷慨退货政策等。特别是对那些刚刚从外销转向内销的家具企业;尚未被认可的新的家具产品更要采取上述措施。这时,有些家具企业可以提供一些更低价格的家具产品,但在向低价家具产品分销渠道扩张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因为此举可能危及外销家具企业的持续发展及现有关系和品牌形象。

具体做法众说纷纭

六韬三略营销策划机构首席策划王小锋在《蜕变的智慧》一文中指出,外销转内销企业应该正本清源,首先理清转型企业应该理清的五大关系:

1. 转型中生产导向与营销导向的战略关系。应从产品生产赚取“利差钱”经营思路,向打造品牌、获得产品和企业长久溢价的经营理念转变。

2. 大企业与小品牌的市场定位关系。切忌不从企业自身资源出发,以老大自居四处出击。

3. 贸易型思维与品牌型思维的策略关系。简单地把全国市场分解成若干个大区域,这种粗放式的渠道管理是很多外贸企业的通病,要进行渠道创新和终端创新。

4. 生产、加工与研发、营销的产业控制关系。长久的外贸运行模式,令多数外贸企业的资源集中在生产和制造,研发和销售环节往往是其短板。

5. 外向型人才与内需人才的定位关系。要调整原有的人力资源结构,搭建鼓励原外向型人才内部流动平台,并要着力引进外脑,加强行业理解。

 
标签: 家具 外销 内销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