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企业
出口以实木家具为主,需要劳动密集,也可以是资本密集,但处于产业链的中间,上游的设计与研发大部分掌握在外国人的手里,市场更不用说,我们少有掌握终端市场的。
改革开放初期,许多人还以“两头在外”而沾沾自喜,其实中间部分是加工生产,利润最低,因此企业为了盈利,只能大量生产,工厂拼命扩充,还好过去中国的劳动力过分充裕、劳动成本低,工人素质好,这些有利条件造就了一时的繁荣,规模化生产也产生了一定的利润。但目前局势改变了。
招工越来越困难,由于家具业劳动强度较大,工作环境较差,所能支付的工资不够高等等因素,使家具厂的招工困难。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进口还未复苏,将来复苏后的情况怎样?能不能支持这种大量的质量较低的、廉价的出口工厂的生产模式?难以预测。
内销企业
内销市场相对旺盛,由于中国目前仍处在城市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还得延续20年以上,因此市场的需求会持续增长。
一级城市的一级市场
中国的内销家具,从一级城市开始展开,从生产年代进入销售年代,有的也进入营销的年代(注 1)。但由于设计相似、材料相似(有一点实木,以板木结合为主),质量相似,至今没有龙头企业,没有一家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1%的,因此被地产商收编,大卖场成为了龙头企业,成为了产品分配的“公司”。
二三级市场
由于城市化的进程在二三级城市最明显,因此二三级城市的市场后劲非常足,大多数在一级市场的企业不太顾及,形成一个空间,因此造就了一批企业的成长,目前比较突出的是“四川兵团”。二三级市场的产品的相似性更严重,以板式为主,以价格为主要的竞争条件,当然这是为了满足二三级城市的消费人的第一轮购买的特点——从无到有,有的用就好。他们比较注重价格,对设计与质量比较不重视。
但随着城市化的深入以及这类消费人的第二轮采购(第一轮的家具由于质量问题,用不久),二三级市场的产品供应就必须改变了。广东家具业者也不失时机地在这个时候进入二三级市场了,这对原来的四川兵团是一种挑战。
经过了2009年,进入了2010年,在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在家具生产方面是不是也可以研究一下黄教授的“双过密”策略是否适用于家具业。 ——首先让我相当惊讶的是,中国家具业的厂家售价的附加值,与国内的农业十分类似, +30~40%左右,在德国的科隆展,和我临近的一间意大利工厂,有一个大书柜与我的类似,也采用美国的橡木,我卖620美元,他卖4000欧元,大约贵我十倍,这个柜子我请荷兰人设计的,我的质量绝不比意大利的差,为何价格相差十倍呢?他那种小工厂也没有什么品牌效应(家具业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品牌效应),我想那是国家整体的、在世界市场中的价格定位(或者说被定位)。
因此,家具业就必需进入“双过密”的模式,更多的设备,更多的设计,更多的手工以创造差异性等等,以提升产品的价值,而不是过去的大量生产、低附加值的模式,比如我工厂制作的休闲桌(game table),出口价大约是200美元,到了英国,他们将存放东西的地方加上绒布,同时配上骰子、扑克牌及西洋棋,这些东西都印上自己的公司名称,并且非常精致,这样一配,这张休闲桌售价变成1100欧元,这还不是卖给终端客人的价格,是批发价。
这和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的附加值多相像啊,我们是30-40%,他们是300-400%。因此产品不但要有自己的特色,同时需尽量精致化,来提高附加值。
当然要打破国家的整体价格被定位的现实,是非常困难的,而且也不是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所能做到的,但终归得开始,终归得开步走,否则永远扭转不过来。家具的市场流通上面讲的是出口市场的价格问题,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掌握终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