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从业者眼中的家具市场 “寒冷”已成现实

   日期:2011-11-16     来源:家财富    评论:0    

诱因3:同质化严重,价格混战

对经销商来说,一线城市家居市场近乎饱和,竞争也进一步加大,大大小小、知名或不知名的企业纷纷抛头露面与市场上,同样大的蛋糕被更多人瓜分,竞争白热化,杀手锏首当其冲的是价格。

“比如一套质量做工好的沙发平时标价6000多,到十一促销也至少要5000以上。但有些和这套沙发在款式、风格上类似的产品却只卖3000,虽然质量做工上肯定有差别,但消费者辨别不出,他肯定倾向于价格较低的那款。”黄承军认为产品同质化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

尽管各企业的优惠促销轮番轰炸消费者眼球,一眼望去,款式、风格酷似的产品应接不暇,但心明眼亮的消费者只能同等产品比价格,不同产品也比价格,价才是硬道理,其它一切都是空谈。

诱因4:消费趋于理性

一些卖场和经销商认为,消费者消费趋于理性亦是十一遇冷的原因。

“我们之前做市场调研,国内消费者心里分析。发现消费者对于单纯打折,积分、返券的概念迷糊。返券老觉得是不是会提高价格,打折他又不知道哪些是真实的折扣,平时价格是多少” ,刘洋认为消费者对于十一促销是否真正优惠存在诸多顾虑与疑问。

此外,上海泛美木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军认为目前高端消费人群对于节假日买东西早已“不感冒”,“我觉得对于高端市场也谈不上金九银十,这是延续性的,像国庆节劳动节对高端人群来说并不一定会出来消费。我感觉越是节假日他们越不出来,对于他们来说没有节假日概念,他们可以随时出来,不愿意在大家都出来的时候也出来。”

出路探寻:连城“诀”

村上春树在《IQ84》写到“不管喜欢与否,我们已置身于IQ84年。空气变了,风景变了,规则也变了。我们必须尽快适应这个带问号的世界。像被放进陌生森林中的动物,为了生存,我们必须尽快了解并顺应IQ84的规则。”

回归到家具行业,行业泡沫破灭在十一后已无悬念,接下来的问题是:幸存者将向何处去?对此,一些家具人开始在总结反思中探讨新出路与新模式。

其一,表现在现有模式内的调整转变。蓝景丽家总经理尹勃就是其中一个,“营销活动要多样化,适合各个年龄段。为此我们动了不少脑筋:老人喜欢的促销产品可能是冰箱、彩电、洗衣机这类的,年轻人喜欢的可能是苹果系列的产品。组织促销活动时要考虑到消费者的各个年龄层。下半年我们加大对建材活动的力度,就是在同样活动里面可能加大建材购买的中奖率和中奖的金额,整体算帐的话,应该可以把建材再往上拉一拉。”

其二,表现在对新模式的探索尝试。杭州秦歌家居有限公司的主动营销是一典型案例——“我们主要采用主动营销模,终端拦截的模式。即从二级市场开始,着重于城市回迁小区房。在小区内通过前期的广告宣传造势到中期的互动预告、电话预约、团购,再到后期的安装、回访等,,最大限度地拦截意向客户群。此外,我们还整合各方面资源,如与建材、家电、设计师合作。目前在我们秦歌的销售额中,主动营销占80%,店面营销占20.%。”总经理秦恒俊接受采访时如是阐述自己的主动营销模式。

前景预测:身陷囹圄,心在四海

市场真正的春天何时到来?

乐观的预估是,曙光已临近。黄文军认为,“下半年刚性需求增强,比上半年会有一定程度增长”,稍带残酷的预估是,行业仍需两年左右的沉淀调整期。昆明港都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俊明认为,“我经销商要真正看到曙光应该是在2013年左右”。与其看法相似的是黄承军,“市场真正好转应该是在2013年10月1日,应该还有两年的冰冻期”。

现在看来,最值得探讨的是——这一顺势而为的经销商群体在过去20多年的行业变革中始终扮演者弄潮儿的角色,如今又将迎来新一波的“风口浪尖”。它还能裁好节奏,把握平衡吗?

或许,在当前经销商甚至行业陷入集体困境时,抢占市场已经不是首要任务。资金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下,一些经销商、企业或卖场将会消失,而幸存者的变阵才刚刚开始。

 


 
标签: 家具 市场 寒冬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