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冤不冤
2011年7月13日,深陷造假门的达芬奇家居在北京召开记者会,未来得及说清情况,只留下潘庄秀华泪洒现场的形象。吴海浪/CFP
将达芬奇经销的意大利家具说成由东莞家具厂打造,进而推论其产品大量造假,并不符合事实。不过,作为在华经营十年、年销售额超过6亿元的高端家居代理商,达芬奇也非无懈可击
达芬奇家居由潘东尼和潘庄秀华夫妇1994年在新加坡投资设立,专营意大利奢华家居产品的销售代理。2000年11月,达芬奇进入中国,注册成立达芬奇贸易(上海)有限公司,2010年6月更名为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并准备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
达芬奇家居是阿玛尼、 范思哲等59个意大利品牌,拉夫·劳伦等15个美国品牌以及部分德国、西班牙家具品牌在中国的销售代理,在中国开创和引领了顶级家居用品市场。2004年4月达芬奇在京首家卖场开业当天,即销售1800万元:一张卡布丽缇的石床22万元,一套Vidal Grau的沙发30万元,曾让见多识广的北京富人也望而咋舌,甚至让同行也认为离谱。
2008-2010年,达芬奇家居营收分别达到2.67亿元、4.16亿元和6.04亿元,税后利润也从5532万元稳步攀升至8304万元,净利润率一直保持在两位数。
在几家国际时尚大牌给财新新世纪/a>[11.75 0.69% 股吧 研报]》记者发来的信函中,对达芬奇家居的评价均相当高。范思哲家居总经理Massimiliano写道:“2005年我们进入中国市场后立刻意识到,需要寻找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以帮助我们实现目标:拥有良好的信誉和顾客的信任。那时候中国有很多假冒和仿制范思哲的产品。我们遇到了达芬奇公司并与之展开合作⋯⋯我们相信达芬奇,我们明白事情的真相,而这些真相足够让我们继续支持达芬奇。”蓝色情人(Blumarine)的家居业务总经理Giacomo则表示:“我们认为央视的报道十分做作,没有可靠证据,我们现在比任何时候都要支持达芬奇,并且相信我们会赢得这场‘战争’!”
监管者的声音
在媒体聚光灯下,工商、海关、质检等部门对达芬奇“造假门”进行反复彻查。据达芬奇总部所在地和调查牵头方上海市工商局8月31日调查结论,达芬奇家居代理的所有意大利品牌家具,海关申报材料合乎要求;赴广东等地的调查,未发现达芬奇在原产地上有伪造行为——无论是官方调查结论,还是意大利品牌商的背书,都确认了其代理高端品牌家居产品来源真实,占其代理产品80%以上的意大利品牌家具确为原装进口,此前媒体将达芬奇经销的意大利家具说成由东莞家具厂商打造,进而推论其产品大量造假,并不符合事实。
事实上,在此之前的8月11日,华寅会计师事务所上海分所也出具了一份稽查报告,这是其受上海浦江海关委托,对达芬奇家居2011年2月-2011年7月从上海 外高桥[9.31 0.76% 股吧 研报]保税区仓库进口货物和2008-2010年达芬奇的阿玛尼品牌商品采购进口情况进行的“一横一纵”式审核,结果显示原产地申报真实,达芬奇与品牌公司的往来账应付货款记录也同报关金额一致,少数批次的价格和数量略有出入,合计还多申报数千美元。
2011年12月23日,沉寂多时的达芬奇“造假门”终于有了官方处理决定。上海市工商局向达芬奇家居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指出达芬奇家居存在三点“违法问题”:一是封存扣留的190件卡布丽缇家具,经权威机构鉴定,有5个品种7件家具的部分指标不合格;二是标签标注不规范,对所经销商品标签中“主要用料”一栏,笼统标注为“木”“金属+布”等,美国品牌产地标注为“美国品牌、全球采购”;三是广告宣传不规范,其网站使用了顶级化的广告用语。上海市工商局检查总队最终决定没收这7件家具,并处其货值双倍罚款,计133.42万元。
公众几乎没有注意到,“达芬奇造假门”最初的指控——售假造假并未被行政机关调查结论所支持,因此,舆论普遍认为“造假贩子达芬奇”所受处罚过轻,对达芬奇家居高调不服上海市工商局的处罚感到不可理解。
事实上,2011年10月18日和11月12日,达芬奇曾两次致函上海市工商局,在承认标签标注和广告宣传不规范的同时,不认可自己经销的产品质量有问题。12月2日,上海市工商局就拟做出的处罚决定通知达芬奇后,12月14日召开的听证会上,达芬奇再次陈述申辩。在此之前,关于《每周质量报告》和其他媒体报道的家具质量不合格问题,达芬奇方面和卡布丽缇、珍宝公司总裁也向财新《新世纪》记者做了回应(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