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案中案 人证彭杰夸口引爆“造假”新闻

   日期:2012-01-01     来源:凤凰网    评论:0    

意大利蹊跷

“你们确信那个达芬奇卖的确实就是偷拍的这个工厂里面这些东西,你们能保证吗?你们都不敢保证,那你叫我查这个东西我怎么敢保证”——央视驻意大 利记[0.45 0.00%]者朱锋

这七段总长100多分钟的视频,拍摄的是中央电视台驻意大利记者朱锋到卡布丽缇采访的对话,以及他与国内《每周质量报告》同事通电话的过程。

“2011年4月19日,也就是意大利米兰家具展会结束的第二天,一位自称中国中央电视台记者的年轻人来到意大利坎图镇,要求采访卡布丽缇工厂的老板。”卡布丽缇家具总裁Tino Cappelletti对财新新世纪/a>[11.75 0.69% 股吧 研报]》记者回忆说。

因为涉及中国业务,他邀请珍宝(Jumbo)总裁Antonio Munafo共同接待了这位记者。谈话中,记者称央视将会播出有关达芬奇家居售卖假冒卡布丽缇家具的报道。“我们当时很震惊,所以录了像。”Cappelletti说。

央视记者给他们看了一些卡布丽缇家具照片,并说这些家具是中国国内仿造的。但Cappelletti辨认后指出,这家具是自己工厂生产的。“当时的情况有点尴尬。记者显然也有些震惊,开始用中文打电话,我们不知道他在讲什么。”

这位中国记者,就是后来在2011年7月10日“达芬奇‘密码’”中出镜的央视意大利驻站记者朱锋。意大利人提供的视频显示:朱锋反复询问照片中的产品是不是意大利生产的,Cappelletti称达芬奇家居“从来都是100%卖我的产品”,并表示可以和记者一起去中国,认证这些家具的真伪。朱锋对卡布丽缇床头雕花材质提出疑问,意大利人表示,照片中床的雕花是用一种特别的树脂制作,这些树脂是通过欧盟认证的。

意方提供的视频中,意外录下了朱锋现场与北京几次通电话的过程,都是在纠结于国内同事是否确定达芬奇在销售假冒卡布丽缇家具。朱锋多次提到一位“李老师”,称“李老师”之前很确定地告诉他达芬奇在卖假货,希望他能得到意大利人的确认。在听到卡布丽缇对达芬奇100%的支持后,朱锋又被同事告知,售假的可能是“其他厂家”。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朱锋明显有些不满了:

朱锋:你们确信那个达芬奇卖的确实就是偷拍的这个工厂里面这些东西,你们能保证吗?你们能保证这件事情吗?你们都不敢保证,那你叫我查这个东西我怎么敢保证?而且如果是万一播出去的话,对咱们⋯⋯

朱锋:我想问一下,你们这个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出来呢⋯⋯你们得把情况都告诉我,我现在一头雾水,一会说他卖假货,一会又和我说他不卖假货,我只是想知道现在是什么样的情况⋯⋯那你必须告诉我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之前一直跟我说,达芬奇在卖假的东西。我实在不明白你们要跟我表达怎么一个意思?现在他们认为,我即使跟他们采访这个东西,然后你们拿回去,做出来说达芬奇卖假货这么一个结论⋯⋯你们之前告诉我的是,他们说这个东西不是他们生产的就OK了,然后你们又跟我说怀疑达芬奇在卖假的东西,然后你们又跟我说怀疑达芬奇在这边买(假货),然后现在你们又和我说这么一个版本。他已经有戒心了,他说怀疑我们在搞破坏你知道吗?怀疑我们要把达芬奇弄倒⋯⋯那你们接下来做下去是一个什么样的效应呢?就是说这个东西是真的,达芬奇卖的是真的,对不对?

三个月后,这次采访在“达芬奇‘密码’”中出现的,是朱锋在工厂门口的几十秒钟出镜和简单的解释:“掌门人卡布丽缇先生告诉我,这些雕花是由一种特殊的树脂材料做成,并非实木雕刻。”至于意方坚称相信达芬奇家居的内容,则选择性地消失了。

潘庄秀华回忆,米兰展会结束时,珍宝老板Munafo曾打电话给她丈夫潘东尼,问有没有委托央视记者去采访卡布丽缇。潘东尼回答没有,也没放在心里。5月Munafo来参加上海家具展会,把刻有那几段视频的光盘交给达芬奇家居董事张添福,但仍然没有引起注意。在被央视曝光后的慌乱中,也没有人想起过这几段视频的存在。

直到8月底,潘庄秀华突然想到4月间有央视记者在意大利做过采访,于是立即与张添福联系,拿到了这张光盘。

导火索

2011年7月10日央视播出“达芬奇‘密码’”,次日,唐英即将反诉赔偿额从150万元提至484万元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对达芬奇家居的曝光始于消费者唐女士的投诉。事实上,在节目播出之前半年多,达芬奇家居与唐英家的民事纠纷,已经在北京市东城区法院审理了三次。

财新《新世纪》记者获得的法律文件、资料和当事人采访,勾勒出了纠纷的脉络。

2009年7月11日和12日,唐英夫妇在达芬奇家居展会上签订了总共91万余元的家具合同,并支付50万元预付款。9月8日,双方签署为唐英新家配套家具的销售协议,涉及家具30多件(套),唐英又支付了50万元预付款。两次购货总价达231万元。

达芬奇家居提供的材料显示,唐英这两批共订购了51件(套)家具,除两件达芬奇库存的自有品牌“富尔敦”地毯,其余49件中有41件为意大利品牌,另外8件为美国品牌。美国品牌涉及金额25.8万元,分别为Henredon、Theodore Alexander、Althorp、Hancock & Moore品牌,其中有价值近9万元的四件原产越南和菲律宾。“基本上买的都是意大利家具”。

此后,达芬奇家居分四次送货至唐英家。其间,因达芬奇一方运输延误,部分家具推迟交付月余。2009年12月22日至2010年1月6日,达芬奇家居集中送去价值156万余元的定制家具,除一只主卧书椅(2010年2月4日送货)和一只阳台扶手椅(未送货),达芬奇家居基本交齐订货。

唐英对延迟到货很不满意,且认为到货家具质量、规格等存在问题,“包装简陋、规格错误、质量低劣、气味刺鼻,根本不会是欧洲标准所能造成的”。双方交涉后,达芬奇家居从2010年1月6日送货当天至22日,将已送货物中约价值110万元的家具收回,表示愿为唐家替换,并于1月12日退回了50万元定金以示歉意。唐英到达芬奇门店,挑选了价值93.5万元的一批家具,“过春节借用”。

对于这批“借用的家具”,唐英在答辩状中称为临时借用,“达芬奇方面承诺尽快交付符合要求的家具”;达芬奇家居则称其为“试用”,如果唐英满意可按报价购买,如不满意可以全部无条件退货退款。达芬奇对这批“借货”给唐英开出的特别优惠价为五折,合计47.4万余元。

此后,达芬奇家居多次致函致电唐家,敦促其做出付款还是退货的选择;而唐家认为拿到的家具不满意,要求达芬奇继续送货,换到满意才能付款。

争执还在继续,唐英夫妇于2010年7月再次来到达芬奇的展会,又挑中了价值300多万元的家具,要求送到家里。达芬奇再次提出,由于唐家所付订金加货款仅50万元,而拿到的家具价值已近200万元,应当按协议规定先交付货款再送新货。达芬奇家居的新加坡籍董事黄志新曾去唐英居住的某会所当面协商,但没有达成协议。

“辞行时,唐英的丈夫说,他认识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的记者,如果不满足他的要求,就有办法把达芬奇家居搞垮。”黄志新说,“那是唐家第一次明确威胁达芬奇家居”,但当时他并没有在意,因为做生意常会遇到些不愉快的事情,以为“只是顾客不高兴”。

黄志新决定“曲线救国”,答应送新货,同时把唐家不喜欢的家具搬出来。2010年7月13日,搬出一些家具之后,唐英夫妇意识到达芬奇的意图,开始阻止搬货,并叫来了小区保安。达芬奇转而要求唐英签订一份“货到立即付款”的合同,又遭到拒绝。黄志新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这一次搬货取回了价值66.4918万元的家具,将原本100多万的货款损失减低到87万元。

唐家对达芬奇家居的这次“抢货”非常愤怒,在反诉状中指称,达芬奇竟然用欺骗手段,谎称将全部交货,将临时使用的家具基本收回,使自己一家陷入没有家具可用的窘境。

2010年9月14日,《 北京晨报》刊登了记者接到唐家投诉后采写的新闻“消费者投诉:200万达芬奇家具,异味裂痕明显”。报道见报当天,达芬奇家居向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要求唐英结算87万元货款。此后的10月15日,《 京华时报》以“达芬奇家具被索赔百万”为题,也对这场纠纷进行了报道。

当年11月8日,唐英向东城区法院递交反诉状,称达芬奇家居“违约、欺诈消费者,虚构家具原产地,误导消费者,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为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义”,唐英请求法院判令被反诉人(达芬奇)“双倍返还反诉人定金,即 人民币150万元”。

对于这场诉讼,北京东城区法院曾经三次开庭审理。在2010年11月24日第三次审理后,因质量鉴定机构始终不能确定,司法进程放缓。

也正是在2010年底2011年初,央视《每日质量报告》从唐英手里获得投诉线索,着手筹备报道。2011年7月10日,央视播出“达芬奇‘密码’”。次日,唐英向东城区法院递交《诉讼请求变更申请书》,将反诉请求的赔偿额从150万元提升至484.0888万元。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