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扩”
对于卖场,家居商业显得又爱又恨,“流通行业这几年为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让家居业从原先的机耕路进入了高速公路图行天下,但是现在高速公路的收费太高,延伸速度太快,很多企业有点驾驭不住。”在顾家家居副总裁王才标看来,降租应是卖场应时之举。
朱长岭认为一分为二地看待卖场扩张,很多企业能够成为全国性品牌,与卖场四处开花有很大的关系,有些捆绑性的入场政策确实有不合理之处,需要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等制定相关的约束性措施。
在广州,大规模撤场的浪潮并未出现,态度强硬的“逼宫”也没有出现。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不少卖场还是比较体贴的,在和商户商量之后,部分卖场今年的租金已经在原有的租金基础上下调了5%左右。但是也有家居卖场今年的租金不降反升,有企业明确表示,如果生意不见好转,可能会约同多个商家与卖场谈一谈。
卖场要搞“计生”?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新卖场总量至少有800万平方米,卖场的快速增长,让不少家居企业和经销商都感觉不堪重负,呼吁卖场也要“计划生育”。
去年家居卖场的增速有多快?朱长岭算了一下数:去年初家居卖场的存量是6500万平方米,按照新增800万平方米的说法,卖场的增长率已超过12%。据了解,前几年家居市场还算景气,很多连锁加盟型的家居卖场都制定了加快发展的计划,而新的卖场从动工到开业至少需要两三年,去年和今年陆续开业的新卖场,就是当时已计划的。
广东省家协会长王克表示,由于上游的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本来市场总量就没有增加,而去年这么多的新增卖场,更是摊薄了单位卖场面积的收益率。一名行内人士认为,如果租金够控制在10%左右,就能获得约10%的利润,这是比较合适的。实际情况是,主流家居卖场都是收租制,按面积计价,不管租户的销售业绩,卖场越开越多,单店的营业收入就越来越少,即使租金没上升,但是租金占营业额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于业绩一般的家居商家,租金成本可能已占营业总额的15-20%,挣扎于保本的边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