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现实:外销订单波动 面临二次危机
对于出口家具企业而言,对订单量的把握是战略规划中的重中之重。经历了3年前的订单下滑及2009年的订单复苏,到今年订单又出现大幅下滑,二次危机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在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收缩性战略、缩减开支成为各公司的共识。
以台升国际集团为例,作为国内家具出口企业中的龙头,台升国际集团的一举一动备受行业关注。据据台升的总经理介绍,由于今年台升集团的出口订单少了4成,集团位于中国家具最大出口基地——东莞大岭山的工厂拆除了一条生产线。据了解,台升出口订单虽然少了4成,但还是外销企业中订单下降较少的,有些企业的订单量甚至少了一半以上。
探索原因:外销订单为何会减少?
一方面,价格上涨成为中国家具出口的障碍。“MadeinChina”一直是低价的代名词,如今,随着国内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及人民币不断升值,中国制造的成本价不断攀升,而国外大采购商却严控采购价格,以保证其产品的价格优势。面对难以上调的采购价,以及制造成本上涨的现实,部分出口企业有单也不敢接。因为外单利润本来就不高,一般只有3%左右的利润率,而这一利润率极易被上升的汇率“吞掉”。
另一方面,国外经济一直没有真正复苏。美国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加之最近的反华尔街运动从美国向全球扩张,国外经济短期内难以恢复。因此,面对订单持续减少、制造成本不断上涨的市场现状,中国家具出口企业必需有足够的现金储备。国世平教授便认为,制造成本不断逼近采购价格的现状,会逼迫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寻找新的市场,以突破国外大采购商的价格垄断。
付诸行动:开拓外销新市场 创新营销新方式
两头在外的外销模式,使外销企业失去了定价权。而人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的多重压力,使大多数外销企业面临生死劫。
外销企业在出口受阻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去寻找国外的新兴市场,部分外销企业以中东等发展国家的订单来“解渴”。在寻找新兴市场上,中东与东南亚市场成为各企业开拓的重点,这些地区一些资源性国家及旅游经济较发达国家,受危机影响相对较少,民用、办公家具的需求量也较大。
除寻找新兴市场外,外销家具在营销方式上也纷纷作出改变。其中有两种改变值得注意:
一是在国外设立品牌直营店。一些企业在当地招聘一些专职工作人员,打出自己的品牌,开设直营店。这种模式直接摆脱了大经销商的控制,使产品接面消费者,但这种模式应与当地人员合作,比如股份制或者代理商模式,否则管理成本高,文化差异也是较难克服的。
与一些小的经销商合作,分散风险。如果只和某几个国外大采购商合作,企业渠道就会过于单一,使风险过于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