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伊始,全国各大家具经销商开始摩拳擦掌,只等待时机一到纷纷抢先占领先机分享那一块美味的蛋糕,而在六盘水——这个贵州地区的二线城市中,看似平静的街道却暗藏了一系列的波澜涌动。一切只因家居业巨头西南国际家居博览城于2012年在六盘水红桥新区即将落成,这个投资超过5个亿,总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家居帝国”的出现引起了各方人士的关注,它的坐落已不仅仅是个单纯的“卖场”概念,其所引起的一系列影响将使得六盘水市的家居行业进行重新洗牌与大调整,也将带领贵州省的家居流通行业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局面。
街边店、单体店:水城家居卖场怎一个“乱”字了得
在水城这样一个二线城市中到处可见一些规模小、品牌少的家居商店。这些散乱的商店犹如没有修剪过的盆花——有发展的潜能却没有发展的推动力,再加上利润的驱使,这必然会使得水城家居行业陷入一个纷乱而无序的竞争当中。这不仅危害了老百姓的利益,同时也阻碍了水城家居行业的成长和进步。
一个行业欲谋求发展,必然得依靠市场动向,而市场动向又取决于老百姓的消费观念和选择。一方面来说,这些散乱的家居商店所出售的家居商品物美却价不廉,这些昂贵的数字阻碍了水城为数众多的潜在买家,再加上这些零散的经销商无法给消费者一个更有保障的售后服务,买家得不到实惠自然不待见这些家居商品,没有消费就没有流通,没有流通就没有革新。价格这个因素像一块硬化了的血块阻挡着家居品牌新血液的流通,使得水城家具行业始终在低层次徘徊。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风暴不仅仅提高了人们的消费能力,也改变了老百姓的消费选择,越来越多的国内甚至国际知名品牌不断为老百姓所接受。但是受空间、资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水城的家居商店中所陈列的家居名牌不过屈指可数,老百姓选择余地过于狭小,没有更为宽广的平台供消费者博览,正所谓“有钱没处花”道尽了水城百姓的无奈。
其实,无奈的不只水城百姓,个体经销商也是自吃黄连,苦自知。随着近年来房屋的大量出售,家具建材作为房屋的伴随商品也必然成为商品市场的另一块大蛋糕。敏锐的商家嗅到甜味纷纷向这个尚未饱和的市场扑来。然而缺少一个系统的凝聚体系,使得这些商家所精心计算的预期值大大下降,因为经销商的商店多是租赁而得,除掉家居商品自身的费用,这些经销商们还背负着商店租赁费、水、电等各种杂费,而随着近几年物价的不断攀升,这些经销商们更是犹如负巨石而行,他们也期待着家居行业的革新,只是路在脚下却不知方向在何处。
需求与流通成为一对矛盾
消费者对于家居品的需求和选择与水城引进家居品的数量和种类形成了一种不可调和的张力。
“落叶归根”这是中国绵延几千年的历史中从未改变过的人生观念,功成名就之后必然是落地安家。水城作为贵州第二线城市,人口众多,再加上其本身的矿产优势如一块巨大的吸铁石引来的不少投资商家,这些因素加快了水城的城市化发展步伐。这些或本土人口或外来投资商家在水城组建家庭的客观因素必然会驱使水城家居行业的大发展。但是,现实和预想却大相径庭。这种现实落差又是因何而起?
究其原因终是消费者的物质居住需求与水城家居市场缺乏高端商品的矛盾。首先,水城散乱的商店从数量上无法与消费者的需求联通。这些小而乱的家居商店无法承载如此数量巨大的家居建材需求,他们无法正确估量与保障自己的最终利润值,这使得家居经销商固步自封,裹脚不前。也使得消费者的选择量大大降低;其二是水城家居商店从质量上无法跟随消费者的脚步。随着经济能力的提高,“享受生活”已然是老百姓的生活新观念,所以对于家居观念已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用”上,更多的讲究家居设计的“美”和“艺”上。追求时尚而高端的名牌家居产品是一场不可避免的潮流,高质量的商品是商家的竞争力之一,然而放眼整个水城的家居商店,没有哪一家有这么宏大而雄厚的平台和资金来运营如此高端的商业运作机制,老百姓的需求得不到最大化的满足,所以许多消费者不得不花更多的成本“另谋出路”。这种“异形”消费从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贵州经济的增长。
急迫的需求和急切的营销都在默默地期盼,消费者期盼着出现这样一个家具卖场,一个不需要他们费心费力,费时费钱的卖场,一个包罗万象的卖场。而经销商也在期盼这样一个卖场,能够带领他们走出困境,迎取更为广阔的未来市场。罗浮宫总经理杜清杰这样说道:“一个好的商场能衬托市场,唯有品牌商场才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