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春季家具展上“山寨家具”频现,从山寨设计到名称傍大牌再到山寨广告语,让众多家具人气愤之时也倍感无奈。为此,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聆听来自业内的真实声音!
皇朝寝具企划部经理经理朱成胜:痛过,思过,行之;方有进步!
中国在崛起,我们泛家居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何方?研发为中国家居崛起必经之路。企业领导层应重视核心技术,重金打造研发。抄袭之风何时了?
法国之家总裁李万厉:要提升设计者自身素质,大众审美也要提升。
呼吁品牌要坚持原创,再艰难也要走下去现在很多企业研发新品的时候都要去各大展会拍照、购买产品,直接抄袭,这实在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情,媒体要唤起从业者这方面的觉悟而这些爱抄袭的企业如果从事市场行为,就是在展示自己的丑陋、无能和低俗在建筑领域,已经有了对抄袭设计的反省,国外的建筑被搬到中国,如果是完全抄袭,设计者和购买建筑的业主都会觉得很丢人所以在家居领域,不仅仅要提升设计者的自身素质,大众的审美也要提升,如果没人为抄袭产品买单,那么抄袭也没有市场法国之家的确是被抄袭过,从气愤也转为无奈,最后调整了心态,被抄袭被模仿的都是好产品,以此安慰自己还是呼吁品牌要坚持原创,再艰难也要走下去,你会收获成功的喜悦,否则会为走捷径而买单。
依诺维绅总裁杨建伟:企业如果抄袭来的容易,何乐不为?
依诺维绅每年花十多万注册外观设计专利。可是一定产品被抄袭,打一个简单的官司需要40到50万,但是赢了却只能得到10万的赔偿。这也是为何家具也业山塞抄袭这样猖狂的原因。国家不重视是最大的根源。企业如果抄袭来的容易,何乐不为?还节约了不少研发费用。可悲的中国家具业。
北京百强国际家居商贸有限公司总裁陈晓太:有时候维权也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
山寨抄袭最可恨了,我都把他们比喻为小偷,这种现在非常可恶。针对目前的抄袭行为,我们百强一方面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为每一件产品都申请了专利,但是专利他的有效性不是很明显,因为从申请到批复下来,人家抄袭你产品之后还要再走法律程序,一审、二审,有时候可能半年就过去。一件产品从申请到维权成功,一年就过去了,产品也就过季了,又该生产新的产品了,有时候维权也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
Kartell品牌代理、空享生活设计工作室CEO卜天:体应该对抄袭行为高度重视,保护原创品牌的权益
坦率来讲,我觉得抄袭的产品能够在最好的商店销售,在广州家具展这样的展会上展示,我的惊讶程度远远大于抄家具本身这件事情,我很想知道组织者到底知不知道这些都是一些抄来的家具?如果知道是抄来的家具为什么还让他们露面。在我看来,可能是整个行业对于原创设计并不是十分重视。 抄袭在中国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他是企业过多追求短期利益的一个体现。我了解到,在中国一些专门做仿冒家具的企业,也做成了很大的名声,赚到的钱甚至比那些原创品牌都多,这和政府以及舆论导向有很大的关系。在中国,抄袭是不需要什么成本,而且能够赚大钱。因此,在我看来,中国出现抄袭现象很自然,也是一种必然,因为整个国家的法律就是这样指定的。 想要扭转抄袭行为,我觉得这需要政府的出面。抄袭,对于中国而言不仅仅在家具领域,在时装、制作、设计、电脑、手机、衣服……没有一个行业不存在抄袭现象。因此可以分析为是一个社会的问题,而非是一个行业的问题,想要扭转局面,就需要政府来出面解决。
齐峥:山寨的本质的是源自中国客户的消费心理
山寨的本质的是源自中国客户的消费心理。没有人会拒绝美好的东西,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间,经济的野蛮增长使得中国的GDP瞬间蹿升为了全球第二的水平,但消费文化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中国独特的炫耀型消费心理很大的区别于欧洲、美国、甚至日本。买进口产品或者奢侈品往往注重品牌价值,不注重商品价值本身。而从消费心理分析,大多中国消费者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他的价值,相互来攀比并证明自己的财富能力和社会地位。所以万恶之源就是中国客户的炫耀型消费心理导致。
北京皇家现代家具有限公司 董事/艺术总监郝丽萍:体应该对抄袭行为高度重视,保护原创品牌的权益
意大利政府来中国打假事件,我觉得砸得有理。在今年展会上,我们家去年得金奖的产品,在今年展会上就有不下十家的厂家进行抄袭仿造,有些厂家更是买了我们的家具摆放在自己的展厅内,拉开抽屉里面还印着我们皇家现代的LOGO。针对目前猖狂的抄袭行为,从我个人角度而言,我认为应当从一种行业行为出来干预,或者出台一定的标准行为。目前,很多做原创的企业,面对一些品牌的抄袭行为实在是无力,厂商只能不断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产品。因此,我建议行业内和新闻媒体应该对抄袭行为高度重视,保护原创品牌的权益。
荣麟世佳总裁戚麟:抄袭之风的盛行,归根结底在于诚信度
近日发生的意大利家具品牌总裁来华砸家具事件,对于中国业内人而言,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情,让外国人觉得我们中国的产品没有自主产权都是抄袭别人的。其实,在中国这种现象极为普遍,为了眼前的利益、蝇头小利,抄袭国外的产品,这在中国已经成为一种惯性。其实,抄袭别人产品的企业,有一些资金实力并不小,不缺乏研发的资本,能够承担开发的风险,但就是习惯走旁门左道。抄袭之风的盛行,归根结底在于诚信度,在中国诚信度非常低,并没有什么法律措施来保护自主产权。其实我个人认为,从商业行为来讲,如果卖场、展会方等不给这些抄袭的企业提供销售平台、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遏制这种抄袭行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