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权成本高,企业望而却步
面对肆意的抄袭,被抄袭的企业愤怒之余,也不乏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但最后庭外和解、不了了之的居多。究其原因,洪晓山认为,由于家具专利官司胜诉赔偿金额相对不高、时间跨度较长、产品生命周期短等因素,一些家具企业面对专利侵权时,宁愿选择私下和解。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告诉记者,家具侵权一般集中在外观设计方面,而外观设计申请专利需要的周期较长,一整套流程下来,基本为一年左右,而家具的更新换代频率却很快,或许专利权申请下来的时候家具已经更新换代。
另外,邱宝昌强调说,专利是否侵权很难鉴定,只有产品外观具有80%以上的相似率,才能被确认为抄袭或仿造了该产品的外观,这就意味着,造假者只要略微修改产品的工艺、造型,就能很容易地避开侵权惩罚。即使认定侵权,造成的损失难以取证,也难以明确界定,只能酌情赔偿,赔偿金额一般在10万左右,企业维权付出的成本远比获得的赔偿多。
据记者了解,在申请专利保护方面,企业的反应也相对平淡,最主要的问题在于申请专利维权的成本太高,新开发的产品若全部申请专利,一来耗时长,二来增加成本,三则因为产品更新速度快。在采访中,不少家具企业表示,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成本太高,在操作上并不现实。
业内人士认为,抄袭能够普遍存在,一是因为行业对抄袭行为的姑息;二是法律规则有相应的漏洞可钻,也给抄袭企业有可乘之机。
消费提醒
认准品牌
要区分家具是抄袭还是原创,过程比较复杂,普通消费者区分起来比较困难。专利证书、商标并不一定能证明家具为原创,抄袭的家具也可以申请专利认证。消费者在购买时,尽量提前上网详细了解产品和品牌的信息,选择有口碑、信得过的品牌进行购买。
正规渠道购买
最好的辨别方法就是选择大品牌的家具,通过正规商城、官方网点进行选购。不仅家具品质有保证,而且售后服务也会有保证。
注意家具细节
由企业自主创新、研发的家具,一般在选材、细节设计和人性化设计上都融合了企业的理念和想法,但抄袭者一般只会抄袭产品的外形和大致功能,并不懂得设计的精髓,在环保和品质方面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时,可以观察家具的细节设计,在细节方面有无人性化处理,了解家具的选材,制作工艺,可以亲自坐上去感受一下。注意家具的环保性,一般价格低廉的仿冒家具,在选材和环保方面都有所欠缺,家具如果散发有刺鼻异味,则证明其环保不过关。
“微”言论
@杨建伟(北京依诺维绅家具有限公司总裁):每年花十多万注册外观设计专利,可一旦产品被抄袭,打一个简单的官司需要40万到50万元,赢了却只能得到10万元的赔偿。企业如果抄袭来得容易,何乐不为?还节约了不少研发费用。可悲的中国家具业。
@齐峥(意大利奢华汇家居):山寨的本质是源自中国客户的消费心理,大多中国消费者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他的价值,相互来攀比并证明自己的财富能力和社会地位。所以万恶之源就是中国客户的炫耀型消费心理导致。
@戚麟(荣麟世佳总裁):抄袭之风的盛行,归根结底在于诚信度。在中国诚信度非常低,并没有什么法律措施来保护自主产权。其实我个人认为,从商业行为来讲,如果卖场、展会方等不给这些抄袭的企业提供销售平台、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遏制这种抄袭行为的。
@李万厉(法国之家总裁):现在很多企业研发新品的时候都要去各大展会拍照、购买产品,直接抄袭,这实在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情。在家居领域,不仅仅要提升设计者的自身素质,大众的审美也要提升,如果没人为抄袭产品买单,那么抄袭也没有市场。
业内说法
我们不怕被抄——陈晓太,百强家具总裁
产品设计款式被抄袭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我们不怕被抄袭,因为仿制品总归是仿制品。但抄袭的家具对消费者伤害最大,因为抄袭者只能抄其外表,以次充好,功能、工艺、环保等各方面的品质都比原创要差很多。
对于行业来说,抄袭损害了原创设计,伤害了家具行业的创新力,如果没有办法维护设计者的知识产权,那么整个行业被这种不良风气袭击,中国的家具设计永远都不能真正提升。抄袭问题不容易杜绝,除了寄托于整个行业对抄袭事件的监管法律,更重要的还是企业自身自律了才会更好杜绝抄袭事件发生。
抄袭侵权冲击企业渠道——王俊,北京皇家家具市场总监
目前,中国家具市场尚不成熟,除了个别高端产品,市场没有特别知名的龙头企业,还处在品牌化初期,行业分散,导致抄袭严重,企业缺乏自律,被抄袭的同时,有的也在抄袭别人,抄袭成为心照不宣的行为。品牌众多,缺乏知名品牌,也让消费者不易分辨真假。
以前我们因为维权成本高、耗时长,所以很多时候面对抄袭侵权选择和解、私了或者无可奈何的态度。这样做,表面看企业的暂时利益得到了保障,但从长远看,企业将受到更多的危害。即使维权的成本比赔偿耗费多,企业也必须维护自己的权利,以正视听。否则价格便宜的抄袭、仿冒产品横行市场,会混淆经销商和消费者视线,冲击企业渠道和市场,损害经销商的利益,扰乱市场秩序,进而给企业带来各方面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