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好难叫座
众多商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明码实价”的执行,虽然对于业界是件利好的事情,但如果真要付诸于实践,操作起来难度不小。
据了解,其实几年前太原本土一家居卖场就搞过类似于家居建材品“明码实价”的活动,率先向行业“陋习”宣战,整个卖场的家居商品实现价格透明化,砍掉价格虚高的部分,不接受消费者议价。但没有坚持多长时间,活动在经销商和消费者的质疑声中遗憾收场了。这次失败的尝试并未在业界引起较大关注,以至于多年之后再被提起,就连很多业内人士都没有印象。
蒙娜丽莎瓷砖一位王姓经销商表示,建材家居行业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囊括的产品品种复杂,数量浩大,材质各异,而且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因此在行业内很难形成统一的标准。没有标准又何谈价格的统一?虽然价格失真一直被人诟病,但缺乏有效的价格认证体系与管理体系,仅靠少数的商家来提倡、引导,短期内很难约束和规范行业行为。还有就是经销商、代理商的货源渠道不同,导致商家的运营成本不透明,售后、物流、安装、所处的区域导致最终售价也不相同。
胡晓红曾是香港某家具品牌的业务经理。她认为,明码实价在推广过程中最大的阻碍,是试图改变消费市场形成已久的消费习惯与心理。“从2010年后半年开始,家居建材行业普遍不景气,商家为了刺激和引导消费,各种打折促销活动层出不穷,价格战使本就脆弱的价格体系更加混乱。消费者进店选家具,价签上的数字成为一种陈设,大家关注的是商家打折、返现的力度以及最后的成交价格”。胡晓红说,市场价格虚高也让消费者熟谙个中“游戏规则”,几乎所有的消费者都会议价,或要拿到最低的折扣才肯下单。“我们的品牌在进驻省城各大家居卖场时执行统一的市场价格,所有门店标价一致。但消费者还是不放心,仍然要货比多家,不促不销早已成为消费市场的常态。”
经销商的博弈
接通电话时,佟建华正在参加一年一度的广交会。“如果我们代理的家具,其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都形成一定影响,也会考虑‘明码实价’”。作为经销商,他赞同并且支持“明码实价”在业界推广。“一旦在业界形成诚信而公平的竞争环境,每年商家省掉的不仅仅是运营成本投入的减少,更能心无旁骛地去做品牌、做市场。”
佟建华认为,“明码实价”带来的直接效应是销售模式的改变,家居建材卖场可以像百货商场、超市一样规范,从而统一渠道、环节和价格。
一个刚刚突破350万人口的内际省份城市,太原市拥有的家居建材卖场,无论数量和体量都非常可观。家居卖场的迅速增多和极速扩容,使家居市场的竞争空前激烈。为了增加销售渠道,很多家居建材品牌进驻不同的家居卖场,为了刺激和拉动消费市场,这些家居建材品牌不断地参与到各大家居卖场牵头组织的营销活动中。虽然各门店的明码标价是统一的,但在各家居卖场不同时期、不同力度的营销活动的“捆绑”后,成交价格仍是参次不齐。
明码实价让部分经销商左右为难。一位在业内浸染多年的建材商担心,明码实价牵制了经销商的灵活性。“长久以来,业界确实存在一些商家通过虚假原价、虚假折扣来幕后掌控市场价格,先把价格抬高,再许以消费者较低的折扣,这种恶性循环不仅让消费者对消费市场丧失了正确的判断力,也搅乱了市场的发展轨道。”他举了个例子,比如经销商3折拿货,在市场行情不错的情况下,一般折扣为8.5~9.5折。如果到了年底,为了冲业绩,来年从生产厂家拿到更多的优惠,经销商会采取低价冲量的办法,这个时候的价格和折扣肯定会大幅缩水。经销商会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及时调整价格的底限。如果产品明码实价,经销商的价格空间就会被缩减,无法机动应对市场作出价格营销方面的对策。
虽然目前太原还未实行家居建材品“明码实价”的举措,但一些商家认为,“家居建材行业市场低迷,一度冰封,行业至今未入暖春。为了拉动市场,商家基本上把能让的利润都让出去了,价格也降到了极限,这都是为了巩固渠道与市场份额。如果这个时候实行‘明码实价’,时机不合适,有点‘搅局’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