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稀为贵”,一直被人们奉为经典。时至今日,虽然我们不能怀疑这句传诵了几千年的名言的客观反映,但对于今天的红木家具来说,不能用“物以稀为贵”来诠释它的全部内涵。笔者认为“以知为贵”来形容今日的红木家具更加贴切。这里所说的“知”,就是“知道”的意思。当一件物品,不管价值有多高,要让人们知道,其价值才显得有意义。这跟“名人效应”一样,只有当一个人的知名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他才真正具有“名人效应”。
10年前,相信很多人对红木家具还停留在一知半解上。自2000年5月19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并于同年8月1日实施的《红木》国家标准以来,红木家具便逐渐被人们所熟悉。那时侯红木家具的生产厂家很少,购买者也不多,当然,价格也比较便宜。然而,随着人们对红木家具的了解,发现了红木家具质地优良、经久耐用以及漂亮的纹理、深沉的色彩、潜在的升值空间,购买者才逐渐多起来,价格也开始攀升。
市场需求,引领时尚
红木家具这个名称到底从何时开始出现,恐怕很难说得清楚,但我们今天所指的红木家具是以2000年出台的《红木》国家标准为分水岭的。《红木》国标将一些传统家具用材锁定为红木,应运而生的红木家具便名正言顺。2000年前后,没有专业的行业杂志,对红木家具的相关介绍,多见诸于其他报刊。如《云南林业》2000年第2期发表了《红木和红木家具》一文,文中指出:“近几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的提高,红木家具生产消费形成了一个新的高潮。但市场中对红木的概念及红木家具的标准认识不统一,鱼目混珠者并不鲜见。因此,普及红木及红木家具的知识,相当必要。”可见在当时“红木”知识并不非常盛行。《弘扬红木文化 发展红木家具》,这是《林产工业》杂志2002年第4期发表的文章。该文章在规定红木及红木家具概念和内涵的前提下,论述了红木家具的渊源与发展,红木家具的流行范围和人文特征。《北京房地产》2003年第9期也发表了一篇《红木家具知多少》的文章,文中对红木的性能做了概括性的介绍。同年的《民间文化旅游杂志》第一期也发表文章称:“最近几年,不知是因为全世界复古风潮的兴起,还是中国人越来越认识到国粹难以割舍的精美,红木家具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终于又再次‘飞入寻常百姓家’。在今日中国家居文化呈多元化的状态中,成为了极具代表又引领潮流的一派。”
由此可见,在2000年之前,人们对红木家具的了解仍处于萌芽状态。此后,红木家具在一些媒体的报道下,逐渐被国人所熟悉,价格也因此开始呈现上扬的势头。
因为知名,所以尊贵
最早的红木,仅指红酸枝一种。2000年左右《红木》国标没有出台时,红檀、菠萝格、巴西花梨、红酸枝、花酸枝、鸡翅木等等一些硬木都叫做红木,这是很不规范的叫法。但在2000年《红木》国标出台以后,红木由一种变成了33种,红木家具的阵容开始庞大起来,种类也逐渐增多。这时候,很多商人似乎嗅到了红木家具的商机,便开始投入到这个行业中来,由此拉开了内地红木家具的投资热潮与价格上升的序幕。
红木家具生产消费从2003年前后掀起了高潮。当时,作为红木家具传统产地的北京、广州等城市出现红木家具投资潮后,其热潮很快扩散至全国,并影响到国际收藏市场。在这方面影响最大的当属拍卖会,收藏者对拍卖会上的产品质量充满期待。但拍卖会上的拍品大都是明清家具中保存下来的精品与真品,拍出的价格相当惊人。2002年,中国嘉德(微博)拍卖会上拍卖的一件3.2米高的清初黄花梨雕云龙纹大四件柜成交价高达943.8万元。在2005年8月北京翰海秋拍会上,国内家具拍卖的最高价被一只清初黄花梨雕云龙纹四件柜以1100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价刷新。2007年11月北京保利中国艺术品夜场拍卖会中,清乾隆紫檀方角大四件柜以2800万元的价格刷新了翰海两年前创造的中国家具拍卖的世界纪录。然而,如此高的拍卖成交价格仍然还有上涨的空间。在8年4月27日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紫檀大平头案终以3136万元成交,刷新了中国古典家具拍卖的世界纪录。不久后,一件清乾隆紫檀有束腰西番莲博古图罗汉床又以3248万元的成交价再次刷新纪录。
这些价格昂贵的古典家具的成交价格,对我们现行的红木家具价格也是一个明显的带动。古家具资源的贫乏与藏家只藏不售,致使一些收藏者将目光转向新仿的红木家具,从而使红木家具成为新贵创造了舆论基础。就这样,红木家具的价格开始一路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