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漆环节,是在全封闭的房间由喷漆机代替,免去了人工操作时不可避免的甲醛、苯胺的“侵蚀”;打磨环节,工人戴着专业防尘口罩,站在循环水帘除尘设备旁,再也不用担心粉尘的吸入……昨日,贵阳市安监局组织该市25家家具制造企业的代表到一家先进的家具厂实地参观。市安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种现场观摩的方式,推进全市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
家具制造业,多为作坊式
家具制造业,是贵阳市防治职业病危害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
据市安监局初步统计,贵阳市有法人单位数2.5万余个,各类从业人员89万余人。从目前已进行职业危害申报的企业来看,全市接触职业危害从业人员约5.2万余人,主要分布在制造业、采矿业、建筑业等行业,存在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是噪声、矽尘、煤尘、高温等。
据不完全统计,贵阳市共有164家木质家具制造企业,从业人员1126人,生产工人967人,接触油漆、胶粘剂人数283人,接触粉尘人数316人,接触噪声人数308人。其中,九成以上的家具企业为家庭式作坊,规模在30人以上的只有8家。
“职业病防治不是新话题,但在经济水平尚不发达的贵州,防治水平和基础还很薄弱。”据市安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贵阳的家具制造企业职业卫生投入严重不足,作业场所缺乏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加上人员流动性大,不少企业还没有给工人签订合同和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就算体检,部分企业进行的也是一般性体检。
“而在这8家规模企业中,仅有4家具备了一些基础的自动化防治设备,顶多算初步符合规范要求。其余的4家还停留在建立基本防治制度和一些简单的告知、警示层面。”该负责人介绍。
此外,不少从业者缺乏防治概念和常识。“有些工人嫌麻烦,连最普通的口罩都不愿戴。”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薄欠账多
其实,早在去年,贵阳市安监部门就以木质家具企业为整治重点开展了多次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全市木质家具制造企业未发现职业病,但整体推进的情况并不理想。”该负责人坦言:主要是因为目前贵阳市职业危害防治的基础薄弱,欠账多。
对此,今年贵阳市将采取有效措施,继续加大专项治理力度,重点加大对企业生产工艺和防毒设施的技术改造。对规模小的个体工商户,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职业卫生制度,配发合格的个人防护用品;对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在前一阶段专项治理基础上,重点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进行改造,全面治理职业危害。
该负责人介绍,此次专项治理,对不符合职业卫生标准要求的企业不再“手软”,对严重违法违规的企业,该处罚的处罚,该停产的坚决责令停产,该关闭的要提请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关闭。
【相关链接】
木质家具制造企业作业场所存在诸多化学毒物,尤其是涂胶、喷漆和晾漆环节职业危害十分严重。
2010年,国家安监总局组织检测机构对全国10个省85家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进行了检测调研。经检测,每个企业至少存在15种化学毒物,最多达31种,超标严重,特别是苯、甲醛、苯胺和二异氰酸甲苯酯等4种高毒物质超标更为严重。
据悉,这些高毒物质对人体危害极大,通过呼吸道、皮肤等进入体内,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造血系统等造成严重损害,引起中毒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