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两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家具外销市场持续走低,内销市场受2011年的房地产调控影响也不景气,在内外交困的呢情况之下,作为供家具产业应链中重要的一环——经销商,在竞争激烈、经济低迷、利润不断下滑的今天,他们的日子自然也就不好过了。
日前记者对经销商这一群体的生存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和摸底,并且在网络上发起了“家居建材经销商生存现状”的网络调查,主要调查经销商的经营成本、利润、具体应对策略等方面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租金上涨、销售压力增长、利润下滑、市场不景气等因素给经销商持续的压力,接近80%的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不少经销商处于苦撑状况,而且对未来并不乐观。 种种负面情绪流露,渠道恰似不惑之年,经销商未来出路在哪里?
整体亏损
“2011年整个家具产业链销售均出现下滑,大卖场约有三成商家亏损,今年亏损蔓延到五到六成。”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个数字是目前业内的共识。另有统计数据显示,在国内家具出口第一镇广东大岭山镇,三成以上的家具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倒闭现象仍在加剧。
1992年来深圳打拼的周先生正是依托于大卖场的经销商,他最近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把在宝安的八家门店缩减到三家。“从来没有遇到这么淡的淡季,从事家具行业20年,去年亏了几十万,今年更难熬。”
经销商的营业状况不尽如人意,成本未减反增,某家具品牌爆料称卖场租金占成本占营业额比例高达30%,在本调查中,选择占比30%以上的占投票总人数的35%,为最高数值,其次是20-30%,占据32%。卖场租金与去年相比增高的人数占绝大多数。由于营业额和利润亏损,经销商和代理商们认为今年主要面临的压力依次为:市场销售压力(32%)、卖场租金压力(28%)、人力成本压力(19%)、厂家政策压力(11%)、运输成本压力(11%),而应对的措施别无他法,表示今年有从卖场撤店行为的占据调查人数61%,表示裁员了的占据62%。
从调查结果看,也有相当多的经销商已经对淡季市场做出了新的应对策略。25%的人表示今年“进入了二、三级市场”;24%的代理品牌“建立了网销渠道”;“建立独立店渠道”的占据了21%;大约15%的品牌代理商选择减少在全国城市的布点。由此可以看出,选择渠道的多元化是今年大多数经销商所作的选择。
大连锁、大流通的商业背景下,“渠道为王”的说法并不为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家居建材行业“渐成气候”。而这当中,家居卖场“功不可没”,为各大品牌业绩的增长起了重要作用。 目前,受房地产政策调控的“牵连”,处于产业链下游的家居市场堪称冷清,并随着卖场租金不断上涨,经销压力日增、利润渐滑,“日子难过”,基本处于苦苦支撑状态,经销商不得不积极“自救”,寻觅出路。据记者调查,应对困局之法,经销商或从产品调整、或从渠道拓展、或从业务变化几部分入手。对经销商来说,采用不同方式都只是使用手段,改善自身生存状态才是真正目的。
传统渠道积极“瘦身自救”
“断腕求生”、撤离卖场,正在成为经销商“自救”的一种常态。“在整体市场低迷情况下,我们有可能会砍掉经营不善的店面,重点布局优势店面。”古沙家居总经理王锦著直言。其说法与香港盛家机构总裁曾震宇的观点不谋而合:针对当前市场环境,曾震宇给出的措施是避免全盘跟进卖场扩张,以牺牲发展速度的方式“砍掉不盈利店面”,以退为守、以守为攻保留实力。据了解,香港盛家目前代理“红苹果”、“左右”、“玉庭家具”、“我爱我家”等数十个家具品牌,全国店面超过100店。
业内人士认为,在家居行业,卖场强势地位不言而喻,处于弱势地位的经销商想要改变单一渠道,还有待时日。“在两三年内,经销商单纯依赖卖场的行业现状不会有太大变化”。曾震宇表示。马可波罗瓷砖市场部总监马建国也认为,建材类经销商现阶段尚不具备完全自主经营的能力。
位于北京四环边上的一家卖场里,索菲亚衣柜的店面正在忙碌地布置着展厅。在这之前,这个展厅的“主人”并非索菲亚,而是另一家衣柜品牌--其因经营不善、业绩不佳而“败走京城”。业内人士表示,客流减少、租金上涨、原材料上涨……均是该品牌经销商无奈撤店的原因。
低成本新型渠道应运而生
品牌经销商在选择给传统卖场店“瘦身”的同时,也开始向新型低成本渠道进军,像当下的电子商务、独立店、社区店都是备受他们推崇的一些新型渠道。业内人士也认为,新型渠道或许是最有效的“自救”之路。
很多经销商在考虑扩大经营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多开几个店面,能覆盖更多的人群”,然而随着店面的不断增加,经营成本不断增加,各种问题突现。电子商务的出现成为一条避免成本上涨的有效途径,其“远远大于零售店面的优势”正在被业界认可。据盛家家居连锁机构董事长曾震宇介绍,目前无论是厂商还是经销商,纷纷试水电子商城,或加入综合家居建材电子商城。毫无疑问,“触网”正在成为经销商们“自救”新的出路。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在代理业务方面,经销商走高端品牌路线,对它们维护再多、宣传再多,终究都是“为工厂做嫁衣”,反不如借助他们的优秀品牌来打造自有品牌,“培育自己的孩子”。建立“自有品牌”说简单操作难,想要成功,关键在于企业必须拥有足够实力,“有充足的资金做支撑,”否则可能走上难以为继的道路。 “大部分经销商多为中小企业,实力还没有达到发展自有品牌的程度,因此即使有自强想法,也只能先搁置一边。”加西亚瓷砖总代理王振良表示。
据了解,盛家家居、北京欧品、昆明港都、安徽万家美、深圳尚品、广州美心、超舒适等品牌都在谨慎地走着商业品牌的道路。它们身上有许多共同点,如在各省、市代理十余个品牌,随着资金的宽裕,开始开出独立卖场容纳自己代理品牌,身兼卖场和经销商的双重身份。
“如今,专卖店、形象店、旗舰店已成为家居建材销售的主要渠道,售后服务不是以前那种'卖了就不用管'的心态,而是向售后、保修等方向发展”。盛家家居连锁机构董事长曾震宇告诉记者。在他看来,当今社会,经销商不仅在销售产品,还在销售服务,而服务恰恰是经销商的“无形资产”,可以概括为“商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