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深圳两地市委书记会面谈家具产业转移
5月23日,由安徽省宿州市委书记李宏鸣率领的考察团前来深圳进行实地考察。此时距离中国宿州·深圳家居产业园的动工正好一个月,作为总投资580亿元、皖粤对接活动中投资总额最大的项目,受到了有关各方的高度重视。
在粤考察期间,李宏鸣就产业基地一事拜会了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双方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皖粤对接、更好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表示两市间将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深圳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华楠,宿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孙勇,市政府副市长罗宏,以及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秘书长侯克鹏会见时在座。
王荣首先对李宏鸣一行表示欢迎,指出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深圳的行业协会等服务经济发展的社会中介组织也获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深圳家具行业协会等行会组织,通过大企业之间的牵头带动,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也为整个产业的规范有序发展和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王荣表示,当前,城市与城市之间已到了在全国范围内谋求共同合作、推动区域发展的新阶段,今后,广东与安徽、深圳与宿州要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皖粤之间的全方位、跨区域合作,深圳市将会进一步发挥优势,创新方式,主动作为,全力支持两地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会谈时,李宏鸣对深圳市近年来给予宿州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沿海发达地区新一轮的产业转移,不仅给内地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要机遇,同时也为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机遇,这种双向的机遇更为加深皖粤之间的合作对接创造了有利条件。两地之间可以在产业分工合作上发挥各自所长,优势互补,各取所需,通过细化产业分工合作来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李宏鸣表示,随着近年来宿州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对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力度的不断加大,一批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已逐渐发展成型。在这一过程中,宿州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形势、目标和方式,也有了更加科学明确的认识,尤其是对承接深圳家居产业的转移有了更为明确的思路和规划。李宏鸣指出,做大做强家居产业,深圳的家具企业具有极强的创新活力和升级转型愿望,宿州市有着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以及广阔的市场空间,双方的合作具有很大的互补性,这也是皖粤合作中最成熟可行、收效最明显的产业对接方向。今后,宿州将会努力把家居产业纳入到深圳家居产业的发展体系,这不仅可以为宿州的家居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可以为深圳家居产业的发展扩大规模和市场,以便腾出更多空间来发展更高层次的新兴产业。李宏鸣表示,下一步,宿州将会努力为这一产业合作搭建更高、更好的平台,争取更高层面的政策支持,力争把宿州早日建设成为深圳家居产业的生产示范基地。
双方政府的有力对接,使得建设中国宿州·深圳家居产业园的思路更加清晰明朗。
随后,在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秘书长侯克鹏、副秘书长洪小惠等人陪同下,李书记一行分别走访了左右、仁豪、兴利和敏华四家企业,参观了企业的办公区、产品展厅,深入生产车间,详细了解了企业的生产工艺、设计研发、市场开拓、销售渠道、未来规划以及低碳环保等相关情况,此次双方的接洽,不仅是对深圳家具制造的历史、现状的深入了解,更是对双方战略合作的未来进行探讨和展望。
左右、仁豪、兴利和敏华四家企业,可以说代表了深圳家具的高端制造。虽然受国外经济危机和国内房地产政策的双重夹击,但依靠着过硬的品质和品牌仍然保持逆势增长,在市场中稳占一席之地。然而,家具产业未来的发展,需要更加长远的谋略和规划。无论是“双转移”战略,还是最新提出的“外溢发展战略”,广东省委、省政府坚持可持续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传统制造业转移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这对单位面积产出相对较低的家具行业带来了压力。
随着受沿海地区越来越紧缺的土地、资源、环境、人力成本等问题的困扰,同时自身经济规模不断扩张,广东家具企业向内地转移也成为大势所趋。所以,集生产、商贸、园区物流和园区社会四位一体的产业基地对家具行业的转移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契机,加上宿州宿州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市场广阔也让这一前景更让人看好。为此,左右和兴利两大集团董事长在与李宏鸣书记的会谈中都表示,希望能在未来的中国华东(宿州)家居产业基地里拿到1000亩以上的用地,作为其布局华中的重要支柱,规模生产以辐射全国。“我们3年以内的目标是将销售额做到50亿元,而现在最亟需的就是像宿州这样新型的生产基地,我们目前的最大愿望就是能够尽快入驻宿州,达成合作。” 左右集团董事长黄华坤如是说。
“宿州,一个宿字,代表了归宿之义,好的家具会让家庭更加和谐温暖。”李书记有感而发的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同时也预示着双方合作的美好开端。在参观后,李宏鸣书记对深圳的制造家具企业的发展活力和制造水平表示了肯定,希望企业能积极建设,并表示会加快进度推进项目实施,“将深圳的家具产业通过转移获得强大的新生命力,以标杆和旗帜作业带动和示范更多的企业,实现两地政府和企业三方共赢,这是我们的共同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