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潜力与实际需求相左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家具生产大国,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家具消费大国。我国有13亿人口,一个巨大的潜在的消费市场已为世人瞩目。目前中国人均家具消费水平尚低,据统计,我国年人均消费家具仅为5.48美元,而德国和意大利年人均则在300美元以上。但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具消费肯定也会随之提高,中国人均家具消费水平如果达到中等发展国家的消费水平,即在年人均20美元左右,其消费总额也在2000亿人民币以上。因此,可以预计家具行业的家具产量增长还有很大潜力。
但现实情况却是:近年来商家首先感到家具生意没有以前那么好做了,尤其是今年开年以来,消费者更挑剔了,进场的消费更少了,家具利润更薄了,这种感受象蝴蝶效应一样,开始从终端传递到经销商、经销商传递到商场、商场传递到厂家,仿佛一夜之间家具行业“山雨欲来风满楼”,人人对家具行业“唱衰”的倾向开始从疑问走到了认可,从看法落地成了实践,包括一些全国性知名商场开始有人抗租了,开始有人撤场了;厂家的市场开发同时开始陷入停顿,从大家具企业到中小型家具企业,也仿佛是在一夜之间举步维坚。
随着国家房地产的持续调控,家具的销售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现象除了国家政策和国际国内大环境有关系之外,跟家具行业本身也有很大关系,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下家具行业到底怎么了?
家具行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特别是1998年房改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目前国内家具传统的销售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大型家具商城,由生产厂家租用场地销售家具,也有经销商租用场地经营家具,前者占绝大多数,经营品种以民用家具为主,同时兼有办公家具。
二是经销商自建或租用销售场地完全采取采购自营方式经营。
三是专卖店经营,一般是单独品牌自营,以国内较大生产企业和国外著名品牌为主。
四是百货公司开辟场地经营家具。
市场结构单一 畸形发展
上述几种经营方式是家具销售的主要方式中,但目前最主要的经营方式还是以家具商城为主,据业内专家不完全调查统计,目前国内5000㎡以上的家具流通场所超过2500家,1万㎡以上的有900多家,2万㎡以上的有500多家,3万㎡以上的有100多家,5万㎡以上的有30多家。此外,还有像广东顺德市乐从和龙江两镇相连的近200万㎡的家具一条街,苏州市蠡口面积达20多万㎡的家具市场,东莞市厚街镇近20万㎡的家具大道等等。总之,我国各地专业家具流通场所经营面积已经达到2000万㎡。另外,还有大量的家具专卖店以及大型百货商场经营家具。
这种卖场的饱和度与实际市场需求的不相称,实际也是有近些年来家具市场爆发式增长造成的,尤以卖场的过度扩张为主,我国连锁卖场的老大红星美凯龙旗下卖场总面积约600万平方米,超过德国家居卖场面积的总和(500 万平方米)。居然之家旗下卖场总面积超过200 万平方米,其余拥有连锁店总面积100 万平方米左右的卖场也不在少数。
卖场扩张过度,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卖场过剩,目前我国家具卖场的体量已大大超过了市场消费容量。另外,许多大卖场将装修、宣传、运营管理的成本以高额租金的方式转稼给卖场内商家,导致商家入不敷出,经营难以为继,进而使得卖场与经销商的关系恶化。
谋求多元化市场销售渠道
家具企业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涨租潮”,除了被逼无奈撤场之外,还开始思考卖场意外的其他渠道,比如品牌联盟、电子商务、自建独立店等等。早在几年前便已抱团作战的欧派、东鹏、大自然、万和、雷士照明、TATA木门等跨行业建材、家具领军品牌进行联动式销售,今年包括马可波罗、索菲亚衣柜、柏高地板、志邦厨柜、一统木门、东鹏洁具在内的家居企业也开始进行同类的尝试,联手进行新品发布及优惠,行业的抱团作战风向看来势不可挡。
也有人说,在大卖场开500平米店的租金费用,足以开个2000平米的独立店。一些大的品牌开始做更多的独立店,旗舰店,概念馆的尝试。一位领军川企的老总这样评论:“我要做的事就是自建网络,凭企业综合实力创自己的品牌。由此不再受制于人。”
从成本的角度来说,最具有竞争力的莫过于电子商务。曲美是家具业电子商务的先头兵,发展势头相当不俗,去年打响头炮让业内瞩目的8000万团惊人销售额团购,到后来各种“迷你团”、“低碳团”、“好色团”,直到最近的“抱团取暖”,都能获得不错的成绩。有了曲美的启示,众多的品牌都争相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像博洛尼、顾家、联邦、金牌橱柜等品牌都纷纷入驻淘宝商城,同时多数开有独立的网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