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整个中国家具行业的中型企业都表现出 了“徘徊”。这种现象,或者可以换一个大家熟悉的词来改换一下“徘徊”字眼下隐含的感情色彩——求稳。
【现象之套房企业 】
模范企业的迷失
关于商业模式的迷思:一个创业公司从零做到千万级,最重要的是产品;从千万级到亿级,关键看盈利模式是否设计合理;而从亿到十亿级,起决定作用就是股权结构和管理文化了。商业模式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没有完美的商业模式,只有最适应环境的商业模式。
模范企业
在过去的业绩里迷失?
这是一个套房企业,产值早已超亿。企业从2004年开始到2010年发展相当生猛,因其业绩喜人而堪为当地企业之模范,其企业的各个方面都被同行争相效仿,尤其在股权分配方式被引为美谈,而其董事长也被称为“有大格局之人”。但目前,这个企业遇到了一系列问题,而其企业业绩也完全处在了“徘徊”阶段。
一是股权结构问题,如果说当年股权率先分配到各个股东,通过先进的制度激励了工作热情并取得了累累硕果,那么到现在,情况已经发生变化,旧的股东兼管理层与新晋职业经理人之间就存在了利益上的冲突。同时,相对来说,新晋职业经理人(高层)在工作中遇到的阻力较大。或许在这种情况下,处理股权问题成为企业当务之急,否则,企业的发展硕果可能将被内耗吞噬掉。
用句俗话来说“同甘共苦”,如果说小型企业要解决的是团队间的“共苦”问题,那么对于中型企业来说,利益如何和谐分配,让企业内的关键员工不要“端着碗吃肉,放下碗骂娘”,这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二是企业化的多元化经营问题。众所周知,一方面家具行业是一个高耗能、低产出的产业,一旦将企业做大,有了庞大的现金储备,企业第一时间想的是如何投资,按中国人的普遍的想法“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于是大量资金被分散到各个行业,甚至为此在内部专门成立投融资公司,在投资产业园、投资商业卖场、投资住宅楼盘、投资娱乐影视等四处开花,这样的做法妥还是不妥?放到2012年行情低迷的现在,想一想,再想一想再花钱应当是必须做的,就只怕是想着赚钱,却乱花了钱。
三是对国内市场形势的把握问题。进入国内三四线市场多年,并完成了渠道布点,从而自认占得先机的一些川企董事长对此总是有些自豪的。有的企业董事长甚至放话出来“除了四川企业,你们(尤其指沿海企业)想进入三四线企业,已经迟了,太迟了。”——显然这种话有些大意轻敌,在当今销售模式大大变革,消费者消费习惯快速改变的情况下,渠道布点是否就如武功中的“铁布衫”一样已经存疑。何况,在二三线市场的渠道布点上,应属四川全友家私最为强势,堪称NO.1,如果全友家私都很谨慎,其它企业何来底气大意。就目前来看,即使紧跟全友的双虎、掌上明珠也跟得并不好受,于是并不敢骄傲,那么其它在之后的企业,又当如何把握形势。
下滑,企业老板再次盛情邀请他回厂主持工作。但是,对于传统制造业的职业经理人来说最不幸的时代来临了。在预算无法保证家具企业正常支出的同时,极具管理水平的这位企业老板也渐渐离开家具行业,离开自己曾经为之奋斗的企业,从而让自己的身、心、钱都全部投入房地产业。而斯时正在发展高峰期的企业也被交由他的一个相对而言,管理能力相关较大的亲戚来全盘管理企业。这一次,不仅他一个人失望透顶,所有对自己的职场生涯充满期望的员工集体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