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静观家具市场的各种“价格论”

   日期:2012-07-13     来源:中国家具网    作者:编辑整理    评论:0    


 

讨价还价司空见惯 明码实价形同虚设

近几年,尽管相关部门对明码标价的反复强调和严格监管,家具明码标价已经在各大卖场执行。但是,消费者却发现,家具的明码标价形同虚设,实际都是按折扣价销售,而折扣的空间究竟有多大却非常不透明。家具业推行“明码实价”,但家居产品价格虚标的情况仍随处可见,与服装、家电等消费领域不同,买家具砍价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

即使是在正规的大型家居商场,砍价也是随处可见,很多情况下家居产品的成交价完全取决于消费者的砍价水平。消费者赵女士告诉记者,上个月,她在一家家具卖场给女儿新房购买了一套实木家具,起初13件套标价加在一起是12万元出头,当时感觉价格太贵,并不打算买,但销售员却主动提出可以给打折。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按不到6折的价钱买回了家具,花了7万元钱。赵女士说,有了买这套家具的经验,她再去配其他家具时,都使足了力气反复讲价。

一位从事建材生意的经营者告诉记者,家居建材利润空间大是行内公开的秘密。“因为家具毕竟跟水果蔬菜不一样,老百姓不是天天买,所以也不知道这个东西成本究竟有多大,越是老百姓不知道底细的东西,讲价的空间就越大。 ”无论家具或建材产品,其价签上标注的价通常比较高,而最终成交价却往往只是标价的一半甚至更低。东亚家居“印象上木”家居的双人床标价3680元,折后2080元。东亚家居的南洋藤业一套成品沙发的标价是6200元,“打折”以后的价格在5100左右。

家具价格走势微妙 70%并未提价?

近年来,人工成本以及木材、皮革等原材料价格不断走高。但今年家具价格的走势相当微妙。最明显的现象就是,往年绝大多数家具在春节过后便会涨价,而今年直至现在,仍有70%的家具品牌没有调价。

北京某知名品牌市场部经理告诉记者,目前楼市已经开始升温,即使这一状态能持续下去,作为其下游行业的家居市场,距离回暖至少还有一年,而这一年的竞争也会异常激烈。“因此,厂商不想更不敢轻易提价。”这位经理表示,下半年交房的大多都是政策性住房,对这部分刚需人群而言,一旦失去价格优势,必然会打击人们的消费积极性,最起码这半年的日子不会好过。他介绍,6月至今,他们在北京几大卖场总共只做了十几笔单子,去掉房租、水电费、人工费,几乎没有盈利。

“涨价对于我们而言其实并不一定就是好事,虽然说不涨价,成本提高后,利润会减少,但如果在市场并不景气的情况下涨价,又会打击消费积极性。”红星美凯龙一家本地实木家具代理商黄友德说:“我这个月总共只做了几笔单子,去掉房租、水电费、人工费,根本没有盈利。”他说,但如果厂家要提价,作为代理商,也只有跟着提价。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