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开发出一个新产品就是转型,也不是简单地将工厂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就是转型,转型成功要有智慧,定好位,投入匹配的资源,这不亚于二次创业。市场萎缩、产能过剩、人工费用上升、成本上涨、利润下滑、弱者倒下……上半年的中国家具业再次上演类似2008年的“冬天的故事”。为了生存,在台资厂不断外迁的同时,不少本土家具厂正在积极摸索转型之路,因为真正的“寒冬”还在后面。
为生存而战
“今年挑战很大,我们是为生存而战。”深圳市仁豪家具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尤国忠昨天向《第一财经日报》坦言,2009至2011年仁豪家具年均增幅达30%~40%。“但今年设定的增长计划没有实现,只能持平。”
这家位于深圳龙岗的板木家具厂,今年看到环境不好,马上减少广告等支出。“现在要看企业的控制力,收缩快的企业损失会少。”尤国忠说。
他认为,政府调控房地产,买房的人少了,家具销量自然减少。“而且,中国家具业预计产能过剩30%~40%,目前行业开工率只有60%~70%。”
今年人工成本上涨了大约20%,普通工人的月工资要2700~2800元。因此,仁豪家具正在推动规模化、机械化生产。
尤国忠说:“我们要做好品牌和服务,帮助经销商推货。今年环境不好,有的家居大卖场对经销商减免了1~3个月的铺租。我们还主动开拓一些工程客户。”
持平已经不错。近日顺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发布的顺德小微型出口家具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形势比2008年严峻。顺德家具企业约5000家,其中取得出口资格的有400多家,基本是中小企业。今年许多企业出口订单下降40%以上,毛利率已经低于10%。如果扣除成本,净利润可能仅为3%至5%。
还有媒体报道,由于销售业绩下滑30%以上,郑州几家“领头羊”家具企业已经出现了三分之一工人没活干的情况。
在香港上市的皇朝家俬近日公告,预计今年上半年的溢利同比下降90%以上,主要是因为销量下降致利润下跌。
作为国内家具涂料主要供应商之一,深圳展辰涂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冰观察到:他们2000多个家具客户,95%的客户今年收入下滑,订单减少10%~30%。
陈冰说:“出口萎缩厉害,一是工厂外迁,不少台资、港资家具厂从东莞转移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二是订单转移,由于中国人工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不少国外客商将订单转移到其他国家与地区;三是一些外单价格过低、回款周期过长,国内家具企业不愿接单。”
转型之路崎岖
也许船小好调头,位于中山市南头镇的思尚家具有限公司今年却逆势增长。该公司总经理陈敏告诉本报,思尚从四年前已开始谋求转型,“2009、2010年我们收入下来了,但去年、今年却实现了增长。”
思尚家具的员工从四年前的230人,减少到今年的150人。陈敏坦言,今年人工上涨了20%,普通工人每月工资3000元左右。“5~6年前,我们曾准备到江门建厂,幸好没有建。”
陈敏推动工厂转型,做了三个“动作”:一是聚焦,产品由办公家具变为办公椅;二是提升工业设计能力,去年还在广东省“省长杯”的设计大赛中拿奖;三是营销创新,原来与美国进口商合作,现在直接与美国家具品牌商合作,有自己的产品品牌。
虽然今年出口、内销收入均同比增长了40%,但陈敏仍说“我们碰到了非常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