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模式自建渠道
据中国西部首份家居市场调查报告《2012成都家居市场白皮书》显示,截至2011年底,包括装饰建材、家具、家居在内的,成都市三环路以内的大型家居专业批发市场、家居专业店、家居精品店等近70个,经营面积近400万平方米。而成都市于2010年6月全面启动了 “中调”规划,计划3-5年内将金府路、荷花池、川藏路沿线等区域内的100多家商品交易市场向主城区以外调迁、调整。新都、青白江、双流成为“中调”规划外迁承接重地。据统计,新都、青白江、双流3个市场集中发展区中涉及大家居的交易市场共有28个,家居交易区面积有1048万平方米,是现有三环路内家居市场面积的近3倍。这样,大成都范围内的家居卖场,无论是数量还是体量,都达到了历史新高。
不仅如此,2012年7月,投资总额4亿元的四川品牌家居直销中心暨申新泰富·国际家居博览中心奠基典礼在南部县举行,标志着四川家具行业发展历程中一次重大的经营方式转变:从以往依附于卖场方到如今企业抱团组建自有物业的品牌家居直销中心,意味着四川家具行业在实现工贸结合、产销对接的道路上,又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无独有偶的是,四川本土实力家具品牌,包括全友家私、掌上明珠、南方家私以及外来的联邦家私、宜华木业等也开始在成都主城区开设自己的 “家具直营卖场”,纷纷从家具品牌向流通品牌转变。
由此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家具企业,从家具制造业向下游的消费市场和服务市场渗透,由企业以精细模式自建渠道而成的四川家居卖场或单店,也将在市场中分一杯羹。当然,更让人拭目以待的,则是这满城家居卖场崛起而引发的竞争,势必为行业进步作出贡献,也将为普通消费者带来真正的实惠与便利。
卖场之争相煎何太急?
大成都卖场之多,或因业内诸君看好市场。有数据表明,2011年成都市三环路以内大家居专业市场总交易额约676亿元,其中本地批发零售额约占75%,辐射省内和省外消费约占25%。随着天府新区的建设和“北改”工程的推进,今后3-5年,本地装饰建材和家居产品需求将达到每年800亿元。同时,由于交通的改善,成都家居市场辐射省内和周边省份的能力将提高到30%的比例。因此,在今后3-5年,成都家居产品总交易额将超过1100亿元。
自2009年底,过多的热钱涌入,市场就已临近饱和,也就是在这一片欣欣向荣中,出现了越来越多不和谐的声音:位置偏僻泛人问津、假口岸导致企业亏本、租金过高老板跑路,诸如此类。面对市场的冷淡,人们不禁开始考虑卖场大面积的扩张,带来的是财富还是市场的崩盘。
一位销售软体家具有着12年从业经验的经销商表示,如今成都卖场可谓市场饱和,与他一样的许多经销商,经历了从“挤破头”入卖场,到“挑挑拣拣”选卖场,再到如今有卖场以免租金、送广告等形式“求品牌”进卖场,他们也很愁:“进卖场就意味着要花钱装修,卖场不景气,我们投资就算打了水漂,但好卖场我们想进去则更要花钱,高租金、要求多,而且一开展活动就超低折扣,我们又要亏,两面夹击不讨好啊。”
于是,有资深家居行业人士评论,经过20年的发展的局面,家居卖场和消费者都很成熟。面对成熟的市场,对卖场与经销商,恰恰是一大挑战。成都大卖场下半年将开始洗牌,由“第一年轰轰烈烈,第二年惨淡经营,第三年黯然落幕”直接演变为“第一年轰轰烈烈,第二年黯然落幕”。
当然,无论是从业者还是消费者,都不太愿意看到这种惨淡收场的局面,毕竟这样会对行业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卖场是为消费者提供便利服务的地方,在家门口选购心仪的家居产品确实是一种享受,但因卖场过多而“挑花了眼”,也是一种纠结。与其想办法多开店靠打折掏消费者的腰包,还不如安心经营提高服务水平,以舒适的购物环境、高品质的产品品牌,“货真价实”地稳定自己的消费群体,长此以往才是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