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状三:专利门槛低 谁是原创说不清
外观专利是目前国内家具产品申请得最多的专利,也是申请门槛低的一个专利。据介绍,国家专利局对于产品的外观专利审核宽松,谁都可以去申请。
另外,只有当产品的外观相似率达到80%以上时,才能断定为抄袭。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欧修平曾表示,对于是否涉嫌侵权,通常是从家具的形态、图案、色彩等进行判断的,采取的办法是“整体观察、综合判断”。
这造成的结果是,抄袭者只要在产品的结构、细节处动动手脚,很容易就能够逃过了“抄袭”的界限。甚至有造假者拿模仿而来的产品申请了专利,结果造成原创和山寨谁抄袭谁都说不清的囧况。
在本届东莞家具展上,lifetime拉芙塔树屋指责松果家具抄袭,但松果家具对此否认。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律师杜丹丹认为,两款产品仅仅是颜色上明显区别,是否构成侵权,关键看lifetime拉芙塔树屋是否已经对产品是颜色申请了专利,如果是则侵权成立,反之则不成立。
罪状四:惩罚太“温和” 假冒代价小
“我们打了一年半的官司,最终赢了。但法律对他们没什么约束,他们仍然在抄袭。”面对麦斯德尔的抄袭行为,依诺维绅总裁杨建伟愤懑不平。像他这样主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企业也不少,但更多的是选择私下和解。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维权成本太高。
“饿死不要饭,屈死不告官”是家具人心照不宣的原则。用杨建伟的话说,一个简单的侵权官司需要40到50万,打赢了却只能得到10万的赔偿。而“打原创官司要求你收集的证据多到让你不敢想象。”杨建伟在接受太平洋家居网采访时表示,依诺维绅此前也打过此类的官司,结果是,“一个官司做下来律师费30-40万块钱,最终法院判只判给5-6万块钱”。耗时长程序多,即使胜诉,获赔的金额也不高。惩罚太轻,仿冒者得到的教训太温和,很难起到警戒效果。
罪状五:家具行业被“放逐” 监管真空侵权多
“行业里没有监管复制品就猖狂了”依诺维绅总裁杨建伟总结道。作为此次上海家具展上被侵权的企业,杨建伟对抄袭深恶痛绝,但是,让他觉得悲哀的,不是自家的品牌被复制,而是整个行业抄袭太猖狂。
“行业监督机构是没有的,行业协会也好,政府也好,很多的东西都是非常欠缺,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媒体方面呼吁看看有没有改观。”据透露,行业机构,譬如展会主办方一类的,对于此类事件,即使企业能哪出确凿证据,机构也只行使建议权,让双方协商解决,并无权做出有效处理。
而诉诸法律,如前文所言,则是成本大效果差,“实在话,管用我早找了,何必当初?”。杨建伟表示,当前中国家具行业的门槛太低,“几乎什么人都可以进来”。
一方面是准入门槛低,家具行业良莠不齐,一方面又监管缺失,行业处于“放逐”状态,难怪家具企业几乎,这是“中国家具行业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