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位王女士向记者爆料,她一个月前在某家具商城买回来的家具遭到调包,让她大伤脑筋,于是她决定说出自己的真实经历,让更多的人防止上当受骗。在几乎每个行业都有“潜规则”被频频曝光之后,消费者对购买失去了一定的信心,如何才能买到放心的产品已经是人们经常在头疼的事情了。特别是近段时间以来被频频曝光的达芬奇家具,让人对购买家具又多了几分担心,天价的家具其实只是些连国家标准都不达标的劣质货,何况我们一般消费者购买的家具呢?在家居行业,因为消费者大多对家具了解得不多,厂家和商家便使出各种招数来蒙骗消费者已经是惯用的伎俩。调包计便是他们经常用的一种手段,有些消费者往往因为一不小心就落入了圈套,最后哑巴吃黄莲,有口说不出。
真实案例:
“调包计”样品和真实货物误差大
一个月前,南京王女士在一个家具卖场里购买了一套卧室家具,当时她看了样品,感觉“长”得不错。按销售员的说法,纯白色的板式家具,边边角角全是清一色的刨花板,家具拉手全是德国进口五金,包括床头柜和衣柜全套,特价6000元,牌子是电视上见过打广告的某知名品牌。“颜色、价格都是我中意的,当时看到那套家具样品后立刻就决定购买了。”性格爽快的董女士付了全额货款,签下购买合同,按照商家的约定20天后等着送货上门。
然而,让王女士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左等右盼送上门的产品竟然和看到的样品大相径庭。“外面颜色看起来是一样的,但衣柜有3个抽屉底板的颜色和木纹都不相同。我觉得不对劲,找了一个懂行的朋友过来看,他一眼就看出衣柜底板材料和其他部位所用的木材不一样,前者用的是木粉加工而成的密度板,后者是木材碎料加工做成的刨花板,从木材整体性能上看密度板要比刨花板差。”王女士说,这跟当初销售员介绍的“清一色的刨花板”完全不一样,抽屉底板颜色也和自己当初在店里看到的样品不一样。更让王女士觉得很气愤的是,经过那位懂行的朋友鉴定,衣柜所有的五金件也都是国产的,根本不是所谓的“德国进口”。“如果不是朋友以前做过这行,单凭我自己一个普通消费者,哪看得出这些小零件也是被调包的,现在想想都觉得那商家太无耻了。”
在多次交涉并扬言要告到工商部门之后,王女士终于收到了厂家更换的一套卧室家具。“没想到我看过的样品还会在生产过程中被调包,这以后买家居用品,难道都要带着专业人士去吗?
“调包计”防骗高招:
在家居圈,像王女士这样的遭遇并非个案。在地板、橱柜、木门乃至涂料等领域,都曾发生过类似的调包事件。用看起来很不错的样品做诱饵,在送给顾客的实际货品中,采用进口板材换成国产板材、进口五金换成国产五金或者偷工减料等方式实施调包计,已经成为家居行业一些小品牌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一些名气很响的品牌,也有可能使出调包计的勾当。比如人们经常会看到某个品牌宣传得多么响亮,而在质监部门的抽检中,却往往成为“黑榜”上的主角。原因就在于,其送给质检部门检测的产品往往是经过了严格工序的,而投放到市场上的产品却在质量上大打折扣。正是由于在大众产品中对质量有些疏忽,稍有不慎,就可能在抽检中落马。一位涂料生产商向笔者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品牌经过重重检验关,被认定为产品质量过硬,最终该品牌成为一项体育建设项目的涂料供应商。内幕的事实却是,在竞标时,该品牌送去的样品是从专卖店购买的知名品牌涂料,而赢得竞标后涂到墙上的涂料换成了自己的产品,不过四五元一斤。这样的产品真要送去检测,不登质量“黑榜”才怪。
在木门领域,调包现在也不少。都标价1000元的实木复合门,内容物却并不一定相同。被两面木皮包着的门体可能是实木,也可能是密度板;可能整个门体都填上木板,也可能只是四周加了几根木方,甚至填的是碎木片乃至稻草。消费者看到的样品和实际送到家的产品所用的材料是否相同,完全取决于企业是否打算欺骗你。企业实施调包计都是利益惹的祸。
为什么有些企业要铤而走险实施调包计?都是利益惹的祸。以目前家居市场在材料上进行调包较多的现象为例,进口板材和国产板材价差在20%以上,国产品牌板材与无名板材价差也在20%以上。用进口板材做样品,送货时用国产板材调包,或者用国产品牌板材做样品,送货时用杂牌板材调包,获得的利润就相当惊人。
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对于调包行为的识别能力太差。以板式家具为例,表层都是三聚氰胺板,里面都是刨花板,不同环保级别的板材,必须通过专业机构的检测才能鉴别,而且甲醛释放量1.5克/毫升(E1级)和0.5克/毫升(E0级)都符合国家标准,消费者看到的无非是花色、光泽、平整度等表面现象,而进口板材与国产板材在这些方面可以做得一模一样。如果厂家在家具的五金零件上做手脚,更不容易被消费者察觉。外表看起来都是光光溜溜的,用一年左右绝对看不出什么问题,时间一长,大家也就没有感觉了,欺骗性很大。据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防止商家调包,最好的办法是选择品牌产品。要做品牌的企业,一般不会拿自己的信誉去冒险。不过,要是品牌企业实施调包计,以其品牌的影响力获得人们信任,就防不胜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