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体积为30立方米的巨大气候舱,里面并排站着强化复合木地板,为的是在模拟环境中检测有害物质的释放;各种各样的树种标本陈列在一起,如同一个小博物馆,“收藏”了全世界常见的木材材质。近日,记者走进国家家具及室内环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检测实验室,探寻十年来实验室的变化。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个集家具和室内环境质量检测为一体的国家级质检中心,该中心将传统的家具质量检测和时下最受关注的空气质量检测有机结合在一起。中心常务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罗炘介绍说,中心现设有家具检测实验室、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树种鉴定实验室、装饰装修材料检测实验室,特色在于既能从事家具的全项目检测,还能进行室内环境的检测。
“中心的前身是成立于1982年的北京市木材家具质量监督检验站,成功服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和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强强联合组建而成。”作为一个在中心工作了14年的质检“老兵”,罗炘对中心的历史如数家珍。
电话变少了质量变好了
10年前,中心有一部和消费者协会互通的热线电话,专门接听消费者关于家具质量方面的投诉与咨询,每到夏天,热线电话就变得“炙热”,几乎每5分钟就会接到一个投诉咨询电话,忙得接线员晕头转向。“气温一升高,很多家具有可能出现味道,相应的投诉和咨询自然就会多起来。”在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李继光印象中,今年夏天是自己在中心工作10年来电话最少的一个夏天,平均每天也就两三起投诉咨询电话,而且很多是打来咨询的。
2001年,我国家具行业首个强制性国标GB18584-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正式颁布实施。可当时的一次抽检,让罗炘一度对这个标准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打了个大问号。那是北京一家家具城委托中心对销售的家具进行的一次抽检,结果光是甲醛释放这一指标,合格率还不到19%。
“我当时真担心,这个标准能否顺利‘落地’。现在好多了,检测合格率已经接近90%了。不合格产品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和一些不知名的建材市场。”罗炘认为,这说明我国家具的质量一直在提高。一方面,北京市一直在对家具、人造板等进行质量整顿,产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另一方面,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家具生产制造和出口国,整体质量水平上升明显。
能力变强了标准变严了
走进中心的树种鉴定实验室,感觉就是走进了一个木材的小型博物馆,一个个颜色各异、大小不同的标本,为家具材质的判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现在世界上常见的树种在这里都能找到,也都能检测和判定。”说起实验室的水平,实验室主任孙书冬一脸自豪:“现在红木家具、实木家具非常流行,关于材质的纠纷也日益增多,需要中心给出一个权威的判定。之前关于达芬奇家具的材质检测,就是在这里进行的。”
虽然树种鉴定实验室建成才8年,却已经成为中心的特色和王牌之一。“这个是我们刚刚完成的国家质检总局的一个科研课题,上个月月底通过了验收。”指着电脑正在运行的软件,李继光告诉记者,这个课题是一个关于树种材质的鉴定操作系统,按照检测的过程,系统能对样本的材质进行核对,节省了人工翻阅资料进行比对的时间,也降低了人为误差。
一个巨大的气候舱,只需把样品放在里面大约24小时,甲醛等各种有害物质的释放量就有了结果。拥有全国最多的大型环境气候舱,已经成为中心的另一个特色。“这些都是近些年中心添置的高科技设备,能够实现所有有害物质的检测。”李继光清楚地记得,10年前自己刚来中心时,只能进行常规的力学测试、质量检测和简单的有害物质测量,几乎没有化学分析。而现在,无论是重金属,还是甲醛,以及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都能进行检测。
检测能力的提升是和检测要求趋严以及生活生平提升相辅相成的,作为国内领先的检测机构,中心也是多个国家标准的制修订主要起草单位,其中包括国标《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的修订以及新国标《软体家具沙发中有害物质限量》、《软体家具床垫中有害物质限量》的制定。“这些标准的最大特点,就是要求更加严格,检测种类也有所增加,检测方法有所改变,这对检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