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全友电商神话之背后与侧面

   日期:2012-12-07     来源:深圳家具    作者:胡炼    评论:0    

“十二五”规划中,国家把经济战略由出口主导型调整为内需主导型,大力促进内贸发展,“内需为本”的转型时代已然来临,为中国家具行业迅速调整战略提供了利好环境。在“外销”和“内需”并重发展的同时,家具行业有必要加大国内市场的开拓。

从海外市场征战多年转而投奔国内市场的早些年,沿海企业大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对渠道市场的复杂性和繁琐性准备不足,专业的内销市场人才队伍更显得匮乏,物流的远程控制,售后服务体系的亟需完善等,由此引发了沿海企业从四川家具行业大肆引进职业高手的一大缘由。

今年以来,广东、江浙家具的渠道进一步对内渗透,通过专卖店四处撒网,工厂开到了市场一线,爆破营销轰轰烈烈……在终端市场实现了强有力的突破,内需市场原有格局开始打破,加之,经济的持续萧条,成都企业在二三线过的如意日子,如今“生活质量”有所下降。与此同时,沿海企业依靠电子商务,把产品卖进了内地大众市场——这已经包括了市县一级,让整个市场格局更加混乱。

面对如此巨大又因为经济萧条而发生前所未有的大变化的内销市场,应该说,无论是厂商还是卖场,无论是沿海还是内地,渠道建设都需要改革——我们要直面内需市场的实质和关键。

这不是电子商务可以解决的。要找到好的方法突破市场困境,谁能抢先形成新的价值链条,谁就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市场竞争白热化

家具企业角色再定位

市场竞争白热化,产品同质化严重,要想脱颖而出企业就必须有精准的角色定位。虽然始终如一的定位能够保证企业资源的延续性,但如果不能适应巨变的新时期,再定位也就必须提上日程。重新定位,应对竞争;重新定位,应对变化;重新定位,应对危机。这是为什么“定位之父”特劳特要写《重新定位》的重要原因。

在特劳特看来,定位思想下企业的“差异化”、“与众不同”、“成为第一”已远远不能应对来自新时期的挑战——然而,这不是说定位理论已经寿终正寝、该退出历史舞台了,而是说,定位也得与时俱进,升级换代,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行业大环境,企业的角色定位也必须与时俱进。正面交锋不行,那就来反向思维,正如家具行业中有城市包围农村,也有农村包围城市,企业角色定位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只有合适与否。

近两年,中国的家具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已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最初的家具企业定位是以“成本+质量”的特征来获得产品的竞争优势,使得企业拥有了部分区域市场;在此基础上,领先的家具企业开始角色再定位,以“供应商+渠道”的模式来获得价值链的竞争优势,使得部分家具企业拥有了自己的品牌以及融合资本的能力。家具行业发展到今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巨变时代,家具企业的角色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定位,有不少有实力的家具企业开始借助于企业价值链的发展,其特征在于“产业价值+技术增值”,例如一些企业开始构建泛家居商业平台,而这种案例在四川、广东等地开始崭露头角。

在最初的“成本+质量”带来竞争优势的阶段,规模成为家具企业的核心关键;在“供应商+渠道”获得竞争优势的阶段,服务成为企业核心的关键,这也是目前行业正在经历的一个阶段。而新时期家具企业的角色定位,会一步步往“产业价值+技术增值”带来竞争优势的阶段靠拢,什么是这个阶段企业核心的关键?智能化?功能性?大平台?这就要求家具企业必须把握准企业再定位的角色。新时期下的家具企业,如果不能够具有第三个阶段的优势,也就无法让企业在未来获得持续的成长。

在即将举办的中国家具行业发展高峰论坛暨第六届中国家具行业年度总评榜将主题定名为“颠覆&再定位”。再定位,不能想当然地盲目进行。李宁的再定位,从目前来看无疑是一个反面教材,2010年6月李宁开始打出了“90后李宁”的口号,品牌LOGO较之前有所调整,店面风格和之前改变很大,并且产品价格较之前也有一定幅度的增长。而结果呢?数据显示:2011年李宁公司的销售收入为89.29亿元,同比2010年94.79亿元的销售收入下降了5.8%,净利润下降65.16%,达到3.86亿元。企业角色再定位的不成功让李宁现阶段显得尤其被动。

所以新时期家具企业角色的再定位,不能仅仅只关注发展,为了创新而创新,再定位推出时机更要合适,不能滞后也不能太超前,企业应该有一个平衡的观点,去评价顾客钟爱的地方是什么,然后对进行微调,直到想要的定位与产生结果的定位之间更加一致,再定位是扬弃而不是抛弃。

我们期待新东西浮出水面。

注:本文由《深圳家具》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违者必究,谢谢合作!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