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在仙游县,3600多家经营古典工艺家具的企业中九成以上是小企业,正所谓“大浪淘沙始见金”。前几年,部分企业“山寨”创意、简单摹仿、粗制滥造,因而成本相对较低,得以更低的价格销售,这对行业的秩序造成不小的冲击。当市场陷入低迷,关门倒闭成为这些企业的结局,目前,仙游有600多家小作坊面临生存危机。
对于经历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仙作”企业来说,应对市场低迷显得从容许多。福建省三福古典家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小琴表示:“在今年年初开首次会议的时候,我们就预计到今年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到目前为止,有很多企业开始裁员,三福没有裁掉任何一个员工。” 三福公司采取的策略是修炼内功,在产品的款式和品质上创新领先。
坝下明珠公司董事长、高级工艺美术师蔡洪添说,其实危机对企业来说也是机遇。在2008年的时候,由于市场不景气,生产规模压缩,企业反而可以潜下心来做些事,比如钻研技术、打造品牌,“我们公司‘福建名牌产品、福建省著名商标’就是那段时间获得的。”
何锦驰认为,经过市场的洗礼,起码可以有三个好处,一是会摸索出更适应市场发展的模式,二是品牌意识的增强,三是会更注重产品品质的提升。
目前,仙游古典工艺家具产业界开始探索适应市场发展的运营模式。6家工艺企业抱团成立股份制公司,投资1亿元,建设占地面积40多亩的集展厅、体验馆、雕刻、字画工作室、研究所、招待所、办公楼等于一体的群仙红木文化有限公司,实行强强联合。
被授予福建省第六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山中古典工艺家具有限公司更是独上鳌头,成为目前唯一一家文化创意行业准备上市的企业,目前进入上市辅导期,今年可实现销售总额6亿元,创税5000万元。
而名艺名居古典家具有限公司自去年就转变发展战略,着力整合核心加盟商,重金打造“名艺名居”红木家具全国连锁品牌。目前该公司麾下有100多家工艺企业加盟,集合高端古典家具,强化品牌宣传力度,进行区域式销售,不断打开红木市场的新局面,提高古典工艺家具的市场占有率。
打造百年产业
仙游,也是著名的侨乡,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逾20万人。华侨华人主要居住在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美国、泰国、澳大利亚等27个国家和地区。
“十一五”期间,仙游县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均比2005年翻一番以上。荣获 “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200强”、“2010年·CCTV中国年度品牌城市”、“中国梦文化之乡”等称号。在“十二五”规划中,仙游县将努力实现欠发达县向经济强县转变,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以上, 2015年力争达到380亿元。
在仙游未来的发展中,古典工艺家具产业的地位进一步凸显。根据规划,到2015年,产值将超3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税收6亿元以上,成为仙游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仙游县委书记郑瑞锦表示,古典工艺家具不仅仅卖红木,更重要的是卖文化,把更多文化因素注入产业区,让这个产业产生更多聚合效应。
当前,仙游古典工艺家具企业普遍遭遇融资难题。为了完善企业的资金链,仙游县积极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鼓励民间或企业联合创办担保公司,目前已成立了通泰、汇鑫等8家担保公司,为古典工艺家具企业融资20多亿元;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和工商部门合作,实施“仙作通”古典工艺融资推广计划;各类商业银行也专门开辟贷款绿色通道,为古典家具企业融资近30亿元。
今年,福建省省长苏树林对仙游的古典家具等特色产业作出高度评价,并勉励要大力发展。为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仙游县着力搭建大平台、培育大企业、争创大品牌、开拓大市场。当前,仙游县委、县政府加快建设“东方仙作产业园”,致力打造全国性的古典工艺家具生产中心、展示交易中心、产品设计研发中心、仓储和原料供应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一个富有地方特色、体现地方传统建筑风格,融生产研发、展示交流、销售服务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同时打造成为福建省最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园以及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要打造百年产业,就要树立恒久的品牌。当前,“仙作”品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但要对应“加快崛起、跨越发展”的需要,还要靠研发、靠技术、靠管理、靠企业文化。仙游县提出大力发展工艺文化,规划建设三条工艺走廊和连天红文化创意产业园、李耕故里艺雕园、赖店古玩城,延伸以工艺带旅游、以旅游促工艺的新型旅游产业链,打响工艺文化旅游品牌。
何锦驰满怀激情地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古典工艺家具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时尚,古典工艺家具集实用性、收藏性于一身,是财富、地位、实力甚至是素质的象征。“仙作”品牌不仅是莆田仙游的,而且是福建的,更是中华民族的,“仙作”品牌必将面向中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