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家居零售渠道变革启示录

   日期:2013-02-20     来源:新华网    评论:0    

 

【卖场模式】

红星美凯龙扩张忧思

1月18日,开业两个多月的红星美凯龙北京东五环店内,开业酬宾的各项优惠活动还在持续进行当中。然而,在现场记者并没有看到火爆的抢购场面。面对低迷的市场行情,商家的让利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由于红星美凯龙一直上市未果,使其资金链捉襟见肘,再加上与华平基金签订利润和费用控制的对赌协议,以及不断地开疆拓土,造成其租金必须要不断上涨。

“大跃进式”扩张带来混乱

过去3年内,红星美凯龙在全国加快了跑马圈地的进程,总共开设了60余家门店。而在此之前,20余年的发展中,红星美凯龙的门店数不过30余家。

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副会长秦占学认为,一个高速发展的经济体有适度的行业过剩是正常现象。但是建材大卖场近几年的确有些盲目扩张,已经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资本的无效投入。

木勒精品橱柜总经理崔雨红认为:“回顾过去几年建材卖场的发展,无疑是走了一条‘大跃进’的路子,前几年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之时,建材卖场扩张也就不可避免了。”崔雨红告诉记者,身为家居厂商,她感受最为直接的是,前一两年几乎过不了多久就会得到新卖场开张的消息。

秦占学用二三线城市的一组数据来说明行业过剩的程度:无锡,市区人口200余万,目前卖场总面积150万平方米,近期还有60万平方米要开业。烟台,100多万人口,卖场面积80万平方米。嘉兴,120万人口,卖场面积120万平方米。在这些被认为尚有空间的二三线城市,已到了人均1平方米卖场面积的过饱和状态,市场的极度过剩可见一斑。

“包租婆”模式难以为继

一方面是行业的盲目扩张,另一方面却是僵化的服务模式和高涨的租金。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大中华区合伙人陈果认为,商业模式决定运营模式,与其说红星美凯龙之类的卖场是家居连锁商场,不如说是商业地产公司,盈利源主要是Mall形态家居商场的场租收入。

以红星美凯龙为代表的高端家居建材卖场,其盈利模式为赚取土地租金以及土地溢价的收益,而不是家居流通服务、家居品牌服务的收益。因此,红星美凯龙并不太关注商户的经营绩效。据了解,红星美凯龙把不同类型的建材企业组成战略联盟,如瓷砖、地板、卫浴、橱柜、油漆等龙头企业聚集在一起,给这些排名靠前的企业适当的优惠条件,但前提是这些企业要跟着红星美凯龙的卖场走。“红星美凯龙等强势连锁卖场在招商的时候可以说是不择手段,强制要求厂家入驻。要想进入市场大、生意好的卖场或好的卖场位置,就往往须承诺进入一些生意冷淡的卖场。”一位不愿具名的卫浴产品经销商告诉记者。

正是因为发展速度过快,家居卖场的资金压力也非常大,而这一压力又被强行转嫁到了厂家和经销商那里,导致纠纷不断。

2011年7月,江苏昆山红星美凯龙商户因不满商场提出的15%~20%的租金上涨,商户采取了集体断电、拒绝营业、拉出横幅来应对,因为这次的提租幅度远超过此前的3%~5%。此前,红星美凯龙还遭到东莞、深圳、香港、中山、佛山、顺德等地的家具行业协会、商会以及广东省家具商会的联合抵制。

博弈中的应变

大商户的不断壮大及团购会的盛行、网购发展迅猛、精装房增加导致开发商集团采购量不断加大,这些新型经营模式的快速发展,导致了销售分流,增加了卖场生存难度。

秦占学表示,大卖场面对新形势,已经开始积极行动起来了。“卖场开始关注对商户及消费者的增值服务,而不是一味地坐地收租。同时,在工程市场领域、电商领域,卖场也都开始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圣象集团企划部总经理陈治华则表示,建材商无法左右市场,但可以左右自己。“卖场是怎样的盈利模式以及它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无法掌控,对于建材商家而言,最有利的防范风险方法就是渠道多元化,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据陈治华介绍,近几年,圣象集团在工程市场上每年都能保持近30%的增长,其2012年已经占到公司总销售额的15%。

同时,陈治华也表示,他们也在与卖场积极沟通,希望卖场能够改变目前的经营模式,比如使卖场的盈利模式更加多元化,与生产商、经销商一起,共同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而不是一味在租金上打主意。

唐山惠达陶瓷集团时尚家居有限公司销售部总监田振旺则表示,对于三四线城市市场的渠道下沉是应对目前危局手段之一。“同样是卖场,一二线城市在萎缩,但很多三四线城市却还有增长的空间。与其挤在大城市,不如沉到下面去做。”同时,田振旺还表示,工程市场也是目前公司的业务重点。2012年,房地产工程市场保持了50%增速,目前达到了总销售额的40%左右,有力支撑了公司利润的上涨。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Baidu
map